關乎“稅收”:藝術品拍賣公司的突圍之戰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7-19]
近期,中國嘉德對外宣布其香港分公司將于2012年10月舉辦首場拍賣會。消息一出,微博上一片沸騰,大家討論的焦點落在了“關稅”兩字上,網友@灰狼老史甚至直呼:“讓藝術品關稅變成浮云吧,嘉德!”藝術品稅收的討論已然成為了今年圈內的一大熱點,以4月“一杯生普洱”爆料上海某運輸公司協助調查為開端,到有關藝術機構、藝術品經紀人和收藏家被請去“喝茶”,再到目前北京幾大拍賣行籌劃赴港舉辦拍賣會,似乎劇情的推動緊扣“藝術品關稅”,但致使拍賣公司“出走香港”的因素絕非僅此。他們緣何選址香港?他們走出去之后會帶來哪些影響?中國藝術品二級市場的格局會發生變動嗎?均是我們所要討論的問題。
大陸高額進口稅VS香港自由貿易港
近些年歐美大牌畫廊紛紛進駐香港,蘇富比、佳士得兩大拍賣巨頭盤踞此地已幾十年(蘇富比和佳士得分別于1973年和1986年正式進入香港市場),加上香港藝博會的影響力,香港藝術市場整體發展漸趨成熟,成為藝術品藏家喜歡扎堆的地方。香港除了擁有背靠中國大陸、面朝南海的天然交通優勢外,藝術品稅制的優惠更是其藝術市場繁榮的重要原因。
香港作為國際著名的自由貿易港和離岸金融中心,香港不對藝術品進口征收任何形式的稅率。無論是個人還是機構,在香港經營藝術品只需繳納利得稅。其中,個人利得稅稅率為15%,機構得利得稅稅率為16.5%,相關成本和已納稅稅額可進行抵扣。香港可以通過個人捐贈來減免相應的稅收。香港的個人或機構只要向以經營非盈利項目為目的的基金會捐贈的年度總和在100港元以上,即可獲得相應的稅收減免,扣除額限于應評稅入息的 25%。
與香港優越的稅收政策相比,內地進口藝術品依然處于高稅重壓之下。去年12月9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下發了《關于2012年關稅實施方案的通知》,決定自今年起,將油畫、粉畫及其他手繪畫原件,雕版畫、印制畫、石印畫的原本,各種材料制的雕塑品原件的進口關稅稅率由12%降至6%(暫行1年)。然而稅率下調并未得到業界的任何好評。最近業內人士季濤在其文中分析,與我國簽訂優惠貿易協定的國家,藝術品原作的進口稅率為12%,今年初降為6%,沒有與我國簽訂優惠貿易協定的國家,藝術品進口關稅為50%。但實際情況是,對于進口藝術品,除了6%的關稅,還有17%的增值稅(或營業稅)和12%的消費稅(當然,并非所有藝術品都需要繳納),多種稅費一經累計,就會使得藝術品進口的綜合稅率將超過30%。這也就意味著,如果藏家從境外購買一件價值100萬元的文物藝術品,運回國內還要繳納30萬元的稅費。
趙榆認為:“對于大陸拍賣公司而言,在香港舉辦拍賣會節省了他們的開支,因為海關對于文物藝術品收取的進口關稅較高,而香港這個貿易自由港對于拍賣企業來說會省掉進口關稅這一部分,香港是一個自由貿易區,對進出香港口岸的關稅幾乎為零,并且進出香港文物的檢查也非常寬松,這樣有利于拍賣企業開拓和發展業務。 ”
當然,香港的優勢不僅僅體現在政策上,也不止于其所謂的“自由貿易港”身份,上海龍門雅集董事長李亞俐(曾為香港蘇富比二十世紀藝術部主管)在微博上強調:“香港不止是免稅自由港。更有成熟的法制結構商業體系。讓所有專業人士都在相同職業道德立足點上,心無旁騖地各展所長?!?br/>
“查稅門”不斷升級 海外文物回流或將受阻
4月6日,IFAS藝術運輸公司的高層被海關方面控制。4月8日,北京諾亞藝術品運輸公司(下稱“北京諾亞”)負責人李某和部門經理被海關請去協助調查;4月13日,原定出席安德魯懷斯重要展覽的上海某著名藏家突然意外缺席;佳士得和蘇富比的北京代表處也表示正在積極配合海關調查;5月21日,有媒體透露,某大型金融機構藝術品負責人、藝術品經紀人因藝術品逃稅金額巨大被拘留;7月3日,北京一位劉姓藝術品收藏者在日本買回的幾十幅書畫作品進關時被北京海關扣下……一系列的事件,讓藝術圈“山雨欲來風滿樓”。
查稅風波一襲來,內地的拍賣行不再拿“海外征集”作為對外宣傳的口號了,今年藝術市場本就受到金融市場不景氣的影響,再遭罪一番“查稅門”,與往年相比,大打折扣的總體上拍量、總體成交額難逃“查稅”的“功勞”,尤其是依賴海外回流的書畫瓷器雜項部分,很多拍賣行上牌量甚至不及往年的一半,而拍賣中,書畫瓷器雜項幾乎占到90%的份額。
2009年北京保利仲夏精品拍賣會上,由500幅精品組成的“客從遠方來”海外回流中國書畫就包括了張大千《五福圖》、齊白石《蠶》、吳昌碩《石鼓文》等。同年,匡時也舉辦了“海外重要私人收藏明清扇面專場”和“海外回流近現代書畫專場”。曾創下中國近現代書畫紀錄的張大千《愛痕湖》也是嘉德于2010年春拍前從美國學者手中征集而來的……“海外回流”幾乎成為大型拍賣行實力的一種體現,也是其對外宣傳的重要籌碼。然而,高額的關稅,加之“查稅門”的升級,今年春拍,“海外回流”之聲顯然“偃旗息鼓”了。
在2012年5月7日,于北京召開的“北京文物藝術品交易產業發展座談會”上,國內大型拍賣公司代表們向海關反映,稱將中國海外回流藝術品視為海外進口工藝品和奢侈品并不恰當。由于目前海外回流藏品需要支付關稅、包裝、運輸等較高成本,內地拍賣企業與香港佳士得、蘇富比等企業競爭處于明顯劣勢。本來中國的藝術品企業在與國際競爭中較為脆弱,如果再讓回流文物繳納高額關稅,那么企業的競爭力將蕩然無存。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一位負責人透露,“藝術品拍賣90%屬于文物。但涉及這樣高的關稅是不宜于文物回流。制定政策的時候,海關和國家文物局兩方面政策有一定沖突。這個問題從長遠講肯定是要解決的?!?br/>
北京、香港雙城之爭 中國藝術品交易中心格局存有變數
從長遠來考慮,一方面,內地拍賣行做大做強之后必然是要走出去,這也反映了內地拍賣行的專業水準與業務能力;另一方面,香港為國際化大都市,世界兩拍賣巨頭盤踞于此,內地拍賣行希望能夠借鑒他們國際化的先進經驗與操作模式,滿足自身國際業務拓展的需要。嘉德率先邁出了第一步。北京保利老總在微博中表示:“從英法聯軍,八囯聯軍,甲午戰爭!中國人開始知道佳士得,蘇富比,這兩家公司也是靠這三次戰爭大量拍賣中國囯寶發了橫財!成為世界跨國公司!現在中國藝術品已經成為世界最火熱的搶手貨!表揚嘉德此次率先香港秋拍,意見深遠,值得敬重!”
在嘉德宣布進港消息之后,傳聞北京還有另外幾家大型拍賣行也將赴港發展拍賣業務。7月5日,“芷蘭雅集”在微博上求證實:“除了嘉德之外,榮寶及另一家拍行都將進軍香港拍賣巿場,據說己開始選址。這是聽來的消息,歡迎辟謠!三家北京拍賣行同時南下,究竟意味著哪種經營戰略?!歡迎詳解?!?月10日,北京榮寶總經理在微博上回應芷蘭雅集:“北京、香港一直存在著中國藝術品交易中心的雙城之爭。早先北京具有人文地域的文化優勢,近來越來越被香港的人流優勢,物流優勢,資金流優勢,政策流優勢,現代商務意識流優勢所超越。內地重要文化商業公司爭先恐后布局香港或成必然趨勢?!睒s寶早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在香港進行拍賣,后來到北京和上海,就關閉了香港的業務。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尚勇表示,現在的戰略中心重新移回香港,榮寶香港分公司正在選址。
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越來越受到全球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都在關注中國藝術的發展,市場范圍、參與人群以及影響力都在大幅度地攀升。內地近些年拍賣行業亦是風生水起,占據很大的市場份額,業務拓展空間遍布全球,風頭已漸漸蓋過了香港,成為香港地區同行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趙榆認為:“就整個大陸的拍賣市場來談,本來中國文物藝術品的世界交流中心已經從英國的倫敦、美國的紐約、中國的香港轉移到了中國大陸的北京,如果有一部分力量分散去香港,那么北京的中心地位就會被削弱?!?br/>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