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芬村油畫轉型之路舉步維艱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7-16]
原創畫家羅杰(化名)靜靜地坐在15平方米不到的畫室里,看著門口發呆。這里是大芬盧浮宮的二樓,沒有空調,油彩的味道蒸騰在悶熱的空氣里,整個畫室彌散著一種異樣的氣息。走廊空空蕩蕩,偶爾會有人走過,敲碎仿佛凝結成塊的寂靜。
“這個月一幅都沒賣出去?!绷_杰回頭看著滿屋子的畫,顯得有些不好意思。比起盧浮宮內的許多畫師,羅杰在張羅生意方面并不懶惰——在他的隔壁畫室,大門已經緊鎖了好多天,門上貼了一張小紙條:“買畫請電聯××××?!薄澳鞘墙o一些老顧客留著的?!?羅杰說,他們這里已經很久沒有新顧客上門了。
比起盧浮宮的冷清,布沙路的另一側,大芬油畫村在夏日的陽光中顯得活潑而有生氣。就在今年第八屆文博會上,大芬油畫村分會場1200多家畫廊、門店、工作室共實現交易額6378多萬元。
這些火熱的數字中有多少是原創畫家們的貢獻難以統計?!耙苍S很多,畢竟一些好的作品單幅就能拍賣過6位數?!钡@種盛會對于羅杰這樣的普通畫家而言,熱鬧得有些心酸——文博會月份顆粒無收,接下來的日子可能更難。
原創夢想不斷升騰,但難以離開行畫“溫床”
羅杰在大芬村的10年,見證了大芬村從“復制工廠”到“藝術市場”的變遷。
2002年,美術院校畢業的羅杰從福建一個小城市來到廣東,住在破舊的出租屋里,做些雜七雜八的活來養家糊口,對藝術并沒抱多大希望。一次收音機里的介紹,讓他知道在深圳有個“畫畫也能填飽肚子”的地方。就這樣,他慕名來到大芬村。
那時的大芬村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行畫工廠”。所謂行畫,就是已經有了市場行情的商品畫。跟大多數人一樣,羅杰每天工作10個小時。憑著扎實的畫功,他每幅臨摹作品能賣到200元,遠遠超過平均水平?!爱嬃撕眯┠?,什么單都接過,不過畫得最多的還是世界名畫,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梵·高的《向日葵》之類的,不知道畫了幾百遍?!?br/>
這種日復一日的重復勞動,讓羅杰感到厭煩。心里原創的夢想在不斷升騰,但他難以離開行畫的“溫床”?!芭R摹不是條長久之路,但畢竟收入有保障,不比村里的原創畫家,一幅畫幾個月都賣不出去?!?br/>
如今,羅杰也走上了這樣的道路。成為他職業生涯轉折點的是2008年突襲而至的國際金融危機。在這場大風暴的席卷之下,大芬村國外訂單銳減,不少畫商出口轉內銷遇阻,資金鏈突然斷裂,行畫業表面的繁榮被打破,幾近崩盤。許多畫師們的好夢隨之幻滅,大批油畫店鋪也深陷瀕臨倒閉、關門歇業的慘痛局面。
“在那之后我就堅定了要搞原創的想法,因為行畫的路不保險,但轉型非常非常難,我曾有8個月沒賣出一幅畫,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畫什么,只能靠積蓄度日?!被貞浧鹉嵌瓮纯嗟娜兆?,羅杰心有余悸?!澳菚r候每天都會聽到這個回老家了,那個改行了。每次聽到店鋪的鐵門刷刷地拉下,心里都會一驚,我知道很多人再也不會回來了?!?br/>
大芬原創市場并未如想象般火爆
社會上對“大芬模式”的反思隨之四起。部分學者直斥大芬村過于依賴復制,迫切需要更新思路。痛定思痛,大芬村決定重新調整發展模式,油畫村中具有收藏價值的原創作品逐漸被提升到價值鏈的最高端。
“當時政府推了很多政策來鼓勵原創。比如,帶我們去采風,還在保障房分配和積分入戶上給予傾斜?!痹谡囊龑?,大芬村的畫家們開始紛紛轉型。2009年,羅杰就是在政府的引導下來到盧浮宮,在這個旨在打造原創藝術精品的展銷中心,租了一間小小的鋪面,結識了一大批原創畫家。
仿佛一夜之間,大芬村搞原創的人多了起來,但原創市場并沒有如想象般火爆。盧浮宮就是典型的例子。開業6年來,由于租金比大芬村內便宜好幾成,這里曾先后云集了百余名原創畫家,但因為市場冷清,又漸漸地流失了大半。
目前,盧浮宮一樓的大部分已經被搞行畫的店鋪占據,堅守在二樓的原創畫家生存狀況也不樂觀。很多來買畫的看了一樓五花八門的行畫后,基本沒有興趣再上二樓瞧一眼。據了解,像羅杰一樣一兩個月賣不出一幅畫的畫家非常多。一位多次參加全國各地畫展并獲獎的畫家姚星告訴記者,自己早在2003年就專心致志地搞起了創作,在大芬村名聲也不小,但最得意的一幅作品僅僅開價5萬元,依然鮮有問津。
“2009年開始政府就說培植原創,但大芬村原創油畫的牌子一直沒有打響。加上這兩年經濟形勢好轉,很多人又轉回了做‘行畫’,剩下的原創畫家不過兩三百人,過的基本上是‘3年不開張、開張吃3年’的日子。沒人來買,還不斷壓價,原創畫家的積極性很受打擊?!贝蠓掖辶鲃尤藛T團支部書記陳志武說。
出去參展不敢說自己是大芬村的
實際上,也有很多真正熱衷于原創的畫家,依靠大芬這個平臺,闖出了一片天地。
2010年,大芬畫家馬英良的作品《香巴拉春雪》拍出了105萬的天價,轟動一時;但同樣風格的一幅畫,大部分原創作品的售價只在三四千元。何以產生如此巨大的鴻溝?一方面在于藝術水準的迥異,另一方面在于大芬原創藝術平臺不夠寬闊。
“大芬流出去的作品不能說個個都是精品,但遠遠不止現在的價錢?!碑嫀燅T立果(化名)告訴記者,曾有來自北京的藏家以7000元買走她的一幅畫,沒幾天就在北京798畫廊里掛出了3萬元的高價。
去年,馮在廣州參加一個業內知名的畫展,在告知買家自己來自深圳大芬村后,作品一下子被還掉了好幾千的價錢?!案愕矛F在我們出去參展都不敢說自己是大芬村出來的,大芬村的固有形象就是做山寨畫,不是真正搞創作的,這個成見太難打破了?!瘪T立果顯得非常無奈。
“在北京、上海,圈子里每年都會舉辦各種展覽,有很多機會聯絡國內外藏家,但大芬村的大部分畫家目前沒有這種把自己宣傳出去的渠道。這里比較有名的企業像太陽山就那么幾個,它們吸引了太多關注。很多個體畫師分散在村內各個角落,自己默默畫畫,沒有平臺可以展現,沒有經紀人幫他們操作,確實很難冒尖出來?!?br/>
羅杰說,很多事情,單憑畫家們的熱情是不夠的。一些畫家們也曾想憑借個人能力,削尖腦袋擠進所謂高檔藝術圈。他們每天都盯著網絡上的各種機會,或想方設法參加高規格的展覽,或熱心聯絡人脈,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成功者寥寥無幾。
2009年開春,在談及大芬原創事業的艱難,開創了油畫臨摹流水線模式的大芬美術產業協會會長吳瑞秋就曾指出,大芬村沒有一個集中展示原創畫的平臺,原創畫都夾雜在行畫中間,他為此建議建立一個原創畫交易平臺。
如今3年過去,大芬村原創平臺有擴容,但并不多。分析原因,吳瑞秋坦言行業發展確實需要過程。但他也毫不客氣地指出,部分原因也源于畫師們藝術造詣的局限?!安皇遣怀u了不臨摹了就叫原創,那只能叫畫畫,原創應該是更為高級的、創舉式的藝術行為。好比畢加索,人家的畫直接影響了立體主義畫派,那就叫原創。真正好的原創,還怕沒人出高價嗎?”
在他看來,2008年后,大芬畫家們有點想急于擺脫行畫的帽子,好像是否原創成為了區分畫畫的人是畫家還是畫師的分水嶺。這樣一來,大量粗制濫造的作品讓這個起點本就不高的市場更加泥沙俱下,買家也沒有信心?!白霾蛔鲈瓌?,確實應該是畫家從自身藝術水平出發去掂量,不該強行拔高來跟風。不能說一貼上原創的標簽,價錢就要漲,很多畫的質量根本沒到那個水平?!?br/>
這恰恰反映了大芬原創畫家窘迫的生存狀況。許多畫家的積蓄都非常少,而如今除了畫價不漲,物價齊漲,畫家也需要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這使得一些畫家不停地在行畫和原創之間折騰?!盁釔郛嫯嫷娜硕贾?,復制畫畫多了會‘濁了筆’,但沒有辦法?!币π钦f。
與其培植“經濟作物”,不如營造藝術家“搖籃”
如今,像羅杰、姚星這樣的人,在大芬村并不是主流。在1萬多外來人口當中,現有300名原創畫家如同“星星之火”,代表著大芬轉型升級的前進方向。他們所盼望的,是政府能夠給真正的藝術創作者營造一個充分自由的原創生態,讓他們茁壯成長。因此,姚星們還在苦苦尋找機會,準備一朝“突圍”,以博得真正“有眼光”藏家的認可。在許多原創畫家的心中,真正的藝術是小眾的、精品的,欣賞價值大于經濟效益。
這一想法也代表了國內部分專家學者的意見。長期關注大芬村的經濟學者劉學民在談到大芬村發展問題時,反復強調切莫短視。他說,長期來看,千萬復制品一個年度的銷售規模,或許還不如幾十幅或者幾幅原創畫的價值。政府與其把油畫產業當作前景可觀的經濟作物來培植,不如真正營造一個藝術家的搖籃。
但這樣的思維在大芬管理辦主任彭罡看來,有點強行拔高?!按蠓沂紫仁且粋€交易平臺,到大芬村來的畫家和畫商說白了都是為了掙錢。不管什么樣的藝術家和畫師,只要努力,都能在這里找到飯吃,畫的畫都能賣錢,別人不會說你這不是藝術,相互間不會批評,能掙到錢就是真本事。只要你在這里能生存能發展,我們都鼓勵,我們尊重市場自身的發展?!?br/>
在他看來,2008年的金融危機,更像是一個大芬村覺醒的契機。它稍稍地加快了大芬村向多渠道邁進的過程,但并沒有改變大芬村發展的根本規律?!按蠓掖寰褪谴蠓掖?,不是798,更不是宋莊。未來臨摹與復制油畫還會是大芬村油畫產業的主體,這個市場我們不能丟棄。但是這種復制和臨摹應該是更高層次的,提升臨摹與復制油畫的水平,創造品牌效應。大芬村的未來在于找到一條適宜的原創油畫與臨摹復制油畫相結合的路子?!?br/>
彭罡反復強調,原創畫家的最終目的就是走入市場,變成現金,體現他藝術的價值,大芬村這個平臺的作用,在于把藝術轉化為經濟成果?!白钇鸫a,幾百到幾千元不等的一張畫,也是生產力,能養活一大批大芬村的畫家?!?br/>
而畫家羅杰則質疑,這就是大芬村發展陷入瓶頸的原因。2008年的金融危機已經證明了以批量生產占據藝術品中低端市場的模式缺乏長久的生命力。政府舍不得大芬村的產值,無孔不入的行畫就總會侵蝕原創的生態,這是大芬村轉型動力不足、原創市場不能振作的根本原因?!罢胍蠓掖逭嬲瓿赊D型,必須摒棄這種產業化的思維了?!绷_杰說。
彭罡并不認同這種過于理想化的觀點,他認為任何市場行為都必須遵循市場規律,賣畫也一樣,之所以不可能完全走藝術路線,也是國人的經濟水平和消費能力決定的,不可能任由藝術天馬行空地去發揮。
“一幅畫賣5萬元人民幣,畫的東西絕大多數人還不能欣賞理解,試問藝術如何能走進尋常百姓家?”彭罡說,從我國的現實層面來看,藝術品無論是鑒賞還是產業化都還在起步階段,需要一個普及的過程?!靶挟嫾热挥羞@么多訂單,就證明有這么大的市場需要。需求擺在那里,因此必須走產業化的道路,這不完全是為了追求經濟效益?!?br/>
讓“原創”與“行畫”兩條腿走路
如今,大芬房租持續上漲,油畫利潤不斷下降,無論行畫還是原創畫家,生存空間都在日益縮小,他們的情緒也普遍低落,現狀正在倒逼大芬村深化改革。
“現在,政府扶持原創油畫,目的是把大芬油畫村做成一個金字塔的產業結構,以行畫復制做基底,原創作品為塔尖,但怎么協調好這個關系很重要?!眳侨鹎锝ㄗh,“藝術化的思維遭遇產業化的規則是很痛苦,但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如何讓原創和復制成為互補而不是矛盾的關系,是大芬管理者下一步要著重考慮的深層次問題?!?br/>
不過有一點毫無疑問,大芬村一定會給予畫家原創更多空間,無論是政府,還是畫廊和拍賣公司,現在都在強調讓“原創”與“行畫”兩條腿一起走路。沒有人能否認培養原創思維和氛圍的重要性,但藝術氛圍和原創畫家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原創畫家的實際生存問題,是大芬村首要解決的事情。
今年4月,深圳市和龍崗區社保單位與大芬管理辦聯合召開會議,研究并通過了畫家掛靠大芬美協以辦理社保的新規定。早前,深圳市人事局也曾下文規定,大芬畫家們在積分入戶上享有優惠?!暗诙?,我們還會再想想怎樣打造一個發展平臺?!迸眍刚f。
“有政策我們會一直呆下去?!绷_杰們也知道,他們能夠等待的,也只是大芬出臺的政策真正落實到位,讓他們能夠盡量安心創作,少一些這樣那樣的后顧之憂。畢竟,大芬是國內油畫市場的風向標,大芬給予他們的,是國內絕大多數地方所不能企及的。至于在未來的漫長時間里,將會游走于藝術和市場之間,遭遇時沉時浮的痛苦,他們更愿意把這看成投身藝術的人所必須經歷的“光榮的荊棘路”。
“會有一些人受不了而離開,但也會有很多新的畫家不斷涌入大芬村?!绷_杰說,繪畫是制造還是創造,該走向復制的批發化之路,還是繼續原創的獨木橋,是大芬村扔給個體畫家們的一個大問題。但他希望在未來的大芬村,至少能有“一小撮人”能為藝術而活著,并且自由地活著。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