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鑒寶節目常以槌砸贗品來制造高潮
據《羊城晚報》報道 在鑒寶節目連番上演“獻假貨、亂估價、演員門、干爹門”等鬧劇之后,國家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日前發出通知,連出七條限令,網友們也紛紛叫好,下面讓我們看看這些節目里的貓膩。
西周的少 上周的多
去年有一則新聞令文物界蒙羞——5位國內頂級文物專家隔著玻璃將一件“金縷玉衣”估價24億元,“玉衣”主人以此騙取銀行貸款6億元,東窗事發才被踢爆這一“天價寶物”竟是其自制,而專家們集體“走眼”則是因為收了幾十萬元鑒定費……
近年來隨著收藏熱的升溫,電視上的鑒寶類節目越來越多,據不完全統計,各頻道的鑒寶類欄目現有20檔,在最高峰時曾有50多檔。節目密度如此之高,哪有那么多“寶貝”拿來鑒定?
鑒定的少 吹水的多
經過鑒寶名家評估、花387萬元買的一只宋代汝窯碗竟然是贗品!去年,北京劉先生起訴鑒寶名家、央視《尋寶》節目鑒寶嘉賓毛曉滬,稱毛曉滬的鑒定造假使他上當,要求返還387萬元貨款及損失的209萬元。事件至今雖無定論,但對鑒寶節目專家的質疑聲已日漸高漲。
比起身份更讓觀眾懷疑的,是專家鑒寶的方式:“專家”們無需對文物仔細觀摩、對照標本、查找資料,只需瞄兩眼、摸一摸,便能神速判斷此物是該砸還是該捧,而隨著大槌落下,節目的收視率也是節節攀升。
獻寶的少 耍寶的多
不久前,在河南衛視《華豫之門》節目中,一個美女帶著一件金鑲玉的翡翠觀音找專家鑒定。主持人問她哪來的,美女說,“干爹送的”。主持人問,“你干爹做什么的?”美女說,“房地產公司老板”。主持人又問,“那你做什么的?”美女說,“我什么都不做”。專家鑒定最后說,所謂金鑲玉翡翠觀音只是件玻璃制造的地攤貨。
更令人跌破眼鏡的是,事后這位名叫安子熙的美女又在微博上申辯,那個翡翠觀音根本不是她干爹送的,只不過是電視節目的道具,而同時承認自己是在演戲……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