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博物館元青花:600元收購來的“鎮館之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7-09]
在過去,花上幾百元就能從民間收購到價值不菲的文物。而如今,在拍賣會上舉價上百萬,甚至舉出遠遠超過文物價值的價位,也很難拍過私人藏家。武漢市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王更勝不禁感嘆,隨著私人藏家越來越多,藏家對文物的投入越來越大,國立博物館對文物進行收購征集已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了。
600元錢買回億元“鎮館之寶”
在武漢博物館陶瓷展廳里,陳列著武漢市博物館“鎮館之寶”——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瓶高37.6厘米,口徑6.2厘米,底徑13厘米,瓶上四個海棠形開光內分別繪有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周茂叔愛蓮、林和靖愛梅鶴。此瓶的青花料為進口的蘇勃泥青,色調藍艷,人物形象生動;釉面細膩光潔,造型精巧,為元代青花瓷器之精品。這樣一件鎮館之寶,誰都不會想到,這竟是原武漢市文物商店花600元錢收購而來的。
武漢市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王更勝介紹,1998年夏天的一個中午,一個中年人拎著一個包袱來到當時的文物商店,問收不收東西。文物商店的老師傅看了包袱里的東西后,判斷是明代的“梅瓶”,表示愿意收購,請賣家出價。中年人有備而來,當即出價800元。文物商店的老師傅經過討論后,表示愿意600元收購。中年人覺得600元太少了,說要回去考慮考慮。
中年人離開后,文物商店的工作人員有些后悔。但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這個中年人再次來到收購部,說因自己家里有急用需要錢,愿意以600元賣給文物商店。此后不久,中國古陶瓷鑒定第一人耿寶昌先生到原武漢文物商店做業務指導,看到這件梅瓶后贊不絕口,并稱之為“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精品”。在武漢博物館和武漢市文物商店合并后,原武漢市文物商店藏品盡歸博物館。梅瓶也隨之成為武漢博物館鎮館之寶,在博物館陶瓷館內展出。
王更勝說,兩年前,有媒體報道了專家對這件“鎮館之寶”的估價信息,專家認為這件寶貝價值至少上億元。得知此消息的梅瓶賣家還專程來到武漢市博物館,“不過,他來的目的并不是要求補償差價,而是想再看一眼如今這樣一件價值連城的寶貝,是否真的是當初自己僅600元賣出的那件梅瓶”,王更勝說。
出價550萬元仍敗給私人藏家
“如今的文物收購再難出現這樣的奇跡了?!蓖醺鼊俑嬖V記者,如今的文物征集,難度較大,特別是在拍賣市場上,國有文物商店“基本不是私人藏家的對手”。據介紹,5月中旬,王更勝在天津參加了一個拍賣會。當時,他的目的就是競拍下“清乾隆黃玉雕螭紋觥”。這件文物為黃玉質地,細膩瑩潤。觥呈橢圓形角狀,底部倒置一碩大的獸首,全器集圓雕、浮雕、鏤雕、陰刻等技法于一體,造型奇特,紋飾層次分明。這件文物一直由英國的私人收藏家收藏?!包S玉雕螭紋觥”的出價為200萬,最后一路加價,王更勝舉價至550萬時,競拍對手還有加價,王更勝只得放棄。最終,這件文物以780萬被私人收藏家收入囊中。
王更勝介紹,當時還有一清代“翠手鐲”,他出價到20萬后就放棄了競拍,最后以43萬成交,歸一私人收藏家所有?!艾F在文物收購很艱難了,文物拍賣也出現了刻意抬價的現象,這與一些專門投資文物的機構進入拍賣行業有很大的關系。另一方面,現在的私人收藏家越來越多,大家也更注重和了解文物的價值,私人收藏成為了文物又一個大的歸屬,如此一來,國有博物館在文物征集和收購的過程中常常失敗就不足為奇了!”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