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所整頓大限將至 藝術品份額化產品全面敗北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6-26]
早在今年1月13日,羊城晚報記者率先獲悉清理整頓文交所的具體操作文件“49號文”終于“落地”,并獨家報道了《清理整頓措施正式下發,不合規文交所或迎死期》。如今6月30日的清理整頓大限將至,羊城晚報記者昨日再次盤點各地文交所的生存現狀發現,經歷了一年多的驚濤駭浪之后,曾是吸金利器的藝術品份額化產品,如今苦撐交易的屈指可數,超過半數的產品跌破了發行價。而一度被疑將被關停的文交所,如今生存應該不成問題,但大都棄份額化交易以保生存。
份額化產品過半“破發”
藝術品金融化的創新始于深圳,2010年8月,這里誕生了國內乃至世界上第一個藝術品份額化產品。隨后,文交所在上海、天津、泰山、鄭州等地遍地開花。有數據表明,截至去年底,國內共有60家文化藝術品類交易所,全國文交所發行產品數量一度逼近18億元。
但去年底國家接連出臺政策清理整頓文交所的野蠻生長以后,羊城晚報記者昨天盤點各地的藝術品份額化交易發現,如今只有天津、泰山、鄭州3家文交所仍在苦苦支撐交易。
以天津文交所為例,截至上一個交易日,該所發行的21個藝術品份額化產品,過半已經跌破了發行價。曾經的兩大“妖股”“黃河咆哮”和“燕塞秋”,以1元/份的價格發行,在最初的29個交易日收益率分別高達17.16倍和17.07倍,但現在價格跌回了1.6元/份和1.37元/份,大批追高資金被深度套牢。
而鄭州文交所在屢遭質疑,原CEO張保盈等高管接連辭職之后也撐了下來,5月28日還發布公告稱“鄭州文交所已完成整頓工作,并呈報國家相關部門進行驗收”。但羊城晚報記者查詢發現,該所大部分份額化產品近期交易陷于停滯。
深圳文交所引領份額化產品退市潮
而引領藝術品金融化創新的深圳文交所,再次引領藝術品份額化產品的退市潮。4月15日,深圳文交所首先出臺善后方案,對已掛牌交易資產,第一步,深圳文交所以投資人的購買價格,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流通投資人的份額,5月30日前支付一期50%資金,6月30日前支付二期剩余50%資金。第二步,由深圳文交所與其他持有人按合法方式變現資產包藝術品。
此外,陜西文交所、湖南文交所也發表聲明稱,停止正在進行的一切藝術品份額產品發行,為發售的產品辦理全額退款給投資者。
多數文交所轉型“實物實權”
一邊是天津文交所等苦苦支撐份額化交易,一邊是陜西文交所等與其撇清關系,眼看6月30日的清理整頓大限將至,這一誕生僅一年多的交易模式卻仍然生死未卜。
對此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對于文交所及藝術品份額化交易模式的未來發展方向,目前相關部門還沒有定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一度被疑將被關停的文交所,如今生存應該不成問題。但目前絕大部分都棄份額化交易以保生存,“實物實權”的交易模式就成為轉型方向。
以南方文交所為例,近日該所推出“藝術品保真保值交易服務”,這一交易模式建立在實物交易基礎之上,每一幅作品為一個購買單位,投資人購買后,可實物提權,也可以選擇存放在文交所,并在其網站上掛牌交易。文交所通過提供擔保、回購等措施,保證投資者的利益免遭損失。此前,湖南文交所發行的《非遺茶韻》黑茶套裝產品走的也是“實物實權”路線,投資人可飲用、可饋贈、可收藏、可投資。
文化產業研究專家彭中天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整頓旨在對類證券化的產品進行清理,對文交所的部分業務的確是有所限制,但文交所肯定不會被關停?!痹谒磥?,大力發展文交所的目的就是希望促成廣泛的交易。
正是在藝術品市場全面繁榮這一大背景下,雖然藝術品份額化產品全面敗北,但目前多家文交所卻仍然愿意選擇藝術品作為載體。南方文交所總經理張志兵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示:“目前藝術品在南方文交所的交易量偏低,但交易額卻占總量的20-30%,未來若能健康發展,這一板塊應該會有大發展?!?br/>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