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巨幅蜀繡《高原秋色》7月將走進人民大會堂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6-16
      人民大會堂四川廳里,長4.4米、高1.7米,共計32條鯉魚的巨幅雙面蜀繡 《芙蓉鯉魚》已經在這里陳列了30年,每每讓經過這里的人驚嘆;今年7月,人民大會堂將再次出現新的蜀繡作品《高原秋色》。

      最近幾天,夢苑蜀繡里的氣氛很是火熱。30多名繡女在四川省蜀繡工藝美術大師孟德芝的帶領下加班加點地趕制一幅7.5米長、3.4米寬的巨幅蜀繡作品《高原秋色》。完工的作品將會被送往人民大會堂,被人民大會堂陳列和保藏。

      機會難得四大名繡同場競技

      人民大會堂今年年初確定在人大常委會大廳的過道墻壁上鑲嵌“春”、“夏”、“秋”、“冬”四個主題刺繡作品。經過確定,在蜀繡、蘇繡、湘繡和粵繡四大“名繡”中挑選優秀制作團隊來創作這一組作品。四川省蜀繡工藝美術大師孟德芝帶領的蜀繡團隊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獲得了這次為人民大會堂制作蜀繡作品的機會。

      按照人民大會堂的要求,蜀繡負責秋天這個主題的刺繡創作,將一幅秋意盎然的高原雪山攝影作品《高原秋色》用蜀繡表現出來。刺繡團隊將用手中的絲線來表現藍天、雪山和金黃的草地。

      其它三幅作品分別為蘇繡《江南春早》、粵繡《夏日海風》以及湘繡《北國冬雪》。

      工藝高難穿針引線“畫”油畫

      “蜀繡一般都是繡比較素的題材,秋色這樣色彩豐富的作品在蜀繡中很少見,可以說這是在用針線‘畫’一幅油畫作品”。為了盡可能繡出同原作一樣的色彩效果,夢苑蜀繡專門到蘇州去購買了1000多種色彩的蠶絲回來。孟德芝介紹,“作品的色彩太豐富了,很多顏色雜駁在一起,會產生色差,配色十分困難”。孟德芝和團隊成員們只好先做一些配色的實驗,然后再繡制。

      由于這幅蜀繡色彩斑斕,團隊決定采取亂針繡和蜀繡傳統平針繡結合的手法。蜀繡一般不采用亂針繡,大量采用亂針繡給刺繡增添了很多難度。作品將于7月中旬送往北京,由于時間太緊,工藝要求高,今年4月4日開始,孟德芝和30多位繡女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從早上7點忙到晚上9點。甚至還采取三班倒的方式加班繡制作品。有的繡女在洗碗、坐公交車的時候都在討論如何繡好作品,到了家里幾乎都累得不想動了。

      目前,《高原秋色》已經完成了四分之三,藍天、白云和雪山已經繡好,從遠處看去和原照片沒有什么兩樣。

      繡女傳奇>>>

      蜀繡大師 兩次為大會堂出手

      30年前,22歲的孟德芝有幸參與送給人民大會堂的巨幅雙面蜀繡《芙蓉鯉魚》的繡制工作。當時有20多個繡工參加制作,她是最小的一個。今年4月,已是蜀繡工藝美術大師的孟德芝應人民大會堂邀請,看到了自己30年前參與制作的《芙蓉鯉魚》,“雖然知道作品是掛在人民大會堂,但30年后親眼看到自己參與繡制的作品掛在人民大會堂里,還是覺得很激動”。

      從一名普通的繡工變成了四川省蜀繡工藝美術大師,孟德芝先后在瑞士、法國等地交流。孟德芝最深的感受是蜀繡逐漸從一門技藝發展為一門藝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我覺得蜀繡是一種藝術,在藝術的熏陶下人會越活越年輕”。

      匆匆30年過去了,52歲的孟德芝又接到了新的重任:作為繡女的佼佼者,帶領自己的團隊為人民大會堂再次制作蜀繡。孟德芝第一次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去做好蜀繡作品。而這一次參加人民大會堂的蜀繡制作,孟德芝表示最大感受是責任,“從做好蜀繡作品變成做好蜀繡文化的宣傳”。孟德芝表示,這次代表四川所有蜀繡廠商去和其他三大名繡競爭,不能丟了蜀繡的臉。

      “我覺得蜀繡是一種藝術,在藝術的熏陶下人會越活越年輕”。 ——孟德芝

      后起之秀出身蜀繡世家

      為了繡好《高原秋色》,孟德芝挑選了30多個技術最好的繡女來完成工作,23歲的吳燕是團隊里最小的一位。吳燕家住郫縣,外婆、母親都在家里繡蜀繡,稱得上出身蜀繡世家。雖說是最年輕的成員,但刺繡功底不亞于其他繡女。

      上個世紀80年代,母親和外婆從成都蜀繡廠拿回染色的蠶絲和樣品,回到家中加工??粗ɑňG綠的絲線和各種各樣的圖案,小吳燕十分喜歡,經常拉著母親問這問那。在母親和外婆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吳燕逐漸喜愛上了蜀繡。僅僅10多歲,她便開始在母親的指點下嘗試繡蜀繡。17歲以后,吳燕便全力學習蜀繡。吳燕學得很是刻苦,加上挺有悟性,蜀繡技術在不斷進步。

      作為制作團隊里最年輕的繡女,吳燕十分珍惜這個參與傳世之作創作的機會。丈夫對吳燕也十分理解,一直在默默地支持她,吳燕參加《高原秋色》制作期間,丈夫甚至包下了所有家務,讓她能夠全力創作。

      “可能沒有機會看到這幅作品掛在人民大會堂里的情景,但是能夠參加這幅作品的創作就是對自己刺繡水平的肯定?!?——吳燕

      新聞背景>>>

      蜀繡廠的興衰

      上世紀70年代末,成都附近的農家幾乎家家繡蜀繡,戶戶針工,從事蜀繡的繡女有好幾千人。那時候成都蜀繡廠效益非常好,是對外賓開放的單位。

      1981年,成都蜀繡廠應邀為人民大會堂四川廳繡制巨幅雙面蜀繡《芙蓉鯉魚》,蜀繡第一次走進人民大會堂,受到國家領導人高度評價。

      上世紀90年代,成都蜀繡廠出現人才斷層,經營逐漸不景氣。2005年,成都蜀繡廠改制,孟德芝等一批繡女開始了自己創業的道路,在金牛區政府的支持下,從蜀繡作坊開始發展,最終成立了夢苑蜀繡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現在生意十分紅火。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