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環境不斷優化 "走出去"步伐加大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5-31]
近年來,在中宣部、文化部、商務部、新聞出版總署及其他相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的環境不斷優化,對外文化貿易額大幅提高,出口結構得到改善,文化企業“走出去”步伐進一步加大,中國文化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明顯增強。
據統計,從2001年到2010年,我國核心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平均增速為15.9%和28.7%。2010年,我國核心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額分別達到116.7億美元和30億美元。文化服務出口占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比重,從2001年的9.1%增長到2010年的20.4%。
2011年1-7月,我國藝術品出口份額最大,出口額為42.8億美元,同比增長27.6%,占比為48.7%。視聽媒介的出口排名第二,出口額為23.6億美元,同比增長28.2%,占比為26.8%。2010年動漫出口總收入達到5.1億人民幣,國產游戲產品海外市場收入將近2.3億人民幣,分別比2009年增長50.87%和116%。動漫游戲雖然規模小,但是異軍突起,增長幅度高。
從出口地區來看,今年1-7月核心文化產品對歐美出口有較大幅度增長,對英國出口5.9億美元,同比增長60.5%,對美國出口29.6億,同比增長22.6%。
一批文化企業成功進軍海外市場,部分企業通過海外投資,參與國際資本競爭。比如完美世界公司的網絡游戲,2010年海外市場總收入,9600萬美元,旗下的十款游戲,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天津神界漫畫,成功進入韓國市場;俏佳人傳媒在美國收購電視臺;天創國際演藝收購了美國白宮劇院;深圳華強文化科技在伊朗投資建設主題公園項目等,極大的鼓舞了我國文化企業“走出去”的熱情,也為我國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積累了寶貴經驗。
當前,我國對外文化貿易呈現五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主體越來越多元。國家級文化機構、經轉制的各級國有文化企業及民營文化企業積極走向國際市場,壯大了對外文化工作隊伍;
二是我國文化產品的出口規模不斷提升,出口方式日趨多元;
三是中外文化產業領域合作方興未艾。通過合作,我國文化企業實力有所提升;
四是全國各地積極發揮區域特色,打造對外文化貿易的平臺,開發外向型文化產品;
五是文化產品的出口區域日趨擴大。
2010年底,根據《國務院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結合國家“十二五”規劃,文化部出臺了《關于促進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2011-2015年總體規劃》,制定了今后5年推動我國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的工作框架。在《總體規劃》之下,重點開展六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搭建和完善對外文化貿易政策扶持體系。包括建立重點出口項目的申報、評選機制,建立對外文化貿易資源庫;繼續加強央地合作,建立外向型文化產業聚集區,設立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實施國際文化市場區域開發推廣戰略,推動我國文化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加強國際文化產業對話與合作機制,積極參與國際文化貿易規則的制定。
第二,加強政府服務職能,實施信息服務計劃。搭建國際文化市場的信息收集、研究和發布機制,所有從事對外文化貿易的人員都可以共享國際文化市場信息。
第三,推動對外文化貿易平臺建設。舉辦中國文化產品國際營銷年會,組織企業參與重要國際展會和交易會,設立主賓國,開展專題推介會、產業論壇等活動。協助國內重點展會和交易會,加強國際化運營能力建設,提升其國際吸引力和國際輻射力。
第四,實施人才培養和智力引進計劃。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的辦法,積極培養我國文化產業和對外文化貿易所急需的復合性人才,并加大海外文化產業各領域專業人才的引進。
第五,推動出口模式的不斷提升。鼓勵企業通過深度參與創意、制作和國際市場營銷,針對國際市場打造文化產品,實現高附加值貿易。
第六,推動中外文化產業合作。積極推進中外文化企業合作機制。通過引進國外優秀文化產品和生產機制,豐富國內文化市場。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