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藝交會:中國民間工藝品價高"嚇跑"普通市民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5-28]
正在廣州舉行的第二屆廣州藝術品交易博覽會(藝交會)上,來自廣州的廖云對一塊A4紙大小的苗族刺繡愛不釋手,但1500元人民幣的價格讓她不得不“忍痛舍愛”。
中國的傳統民間工藝尤其是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技藝,近年來頻頻陷入后繼乏人或缺乏資金等發展困境。為了讓這些精髓得以傳承,中國官方提出在保護文化遺產外,鼓勵它們從“高閣”走向市場。然而上述的那一幕在本屆藝交會并不少見,處于高位的傳統工藝品價格讓普通民眾望而卻步。
貴州苗族刺繡是中國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身穿苗服頭戴苗族頭飾的吳麗娟作為該門技藝的傳承人之一,是非物質文化展區里的一大亮點。吳麗娟稱,苗族女性用刺繡記載了每天生活的點滴,這是苗族最好的“歷史書”,“這門技藝現在苗族仍然流行,我不愁沒有徒弟?!?br/>
然而,吳麗娟坦言,由于刺繡工藝繁復,材料也不便宜,成品的價格偏高,很多普通市民都因此被“嚇跑”了,目前她最愁的是如何才能賣出更多的工藝品,好籌錢買刺繡的布和針線,“來參加博覽會,就是希望能有商家可以幫忙開拓苗族刺繡的銷售市場,這樣我們就可認真地做刺繡,而不用擔心銷路問題?!?
與苗族刺繡相比,福建壽山石雕的境況稍微好一些。記者在展會現場看到,僅有的兩家壽山石雕都是由廠家代理展出,而不像其他工藝展那樣請出傳承人現場表演。其中一家代理公司負責人李海波介紹說,現在在福建,素有“石中之王”之稱的壽山石已經越來越少了,能在壽山石上進行雕刻的老藝人也不多,他們公司只有兩位傳承人,兩種因素使得壽山石雕價格昂貴,關注壽山石雕的幾乎都是收藏家。
有趣的是,一種售價15元的景德鎮陶瓷杯已全部售罄。該廠商負責人羅恒懌說,他們把江西景德鎮陶瓷藝人的作品進行品牌包裝和市場定位,然后對外推廣銷售,其中有部分產品面向普通市民,所以銷量特別好。
羅恒懌認為,傳統民間工藝在傳承過程中,重要的是考慮如何讓傳統民間工藝品在市場化過程中讓藝術家、商家還有普通市民都能滿意。
(索有為 奚婉婷)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