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題材繪畫挑戰藝術語言表達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5-25]
首次以中國畫創作方式聚焦農民工群體的大型現實主義繪畫藝術展“為農民工塑像――當代中國畫主題創作展”正在此間國博展出,藝術評論家認為這是畫家們在踐行深入生活的同時,也是對藝術表達語言的一種挑戰。
此次展覽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承辦,共展出150多位美術工作者的170余幅中國畫作品,既有新近創作的,也有近年來涌現出的農民工題材佳作。
在日前舉辦的研討會上,著名藝術評論家邵大箴表示:這樣有規模的、有組織的、有一定主旨、有一定目的去畫農民工的還是首次,也就是破天荒的第一次。這次展覽能形成這么大的規模,他感到農民工的形象已經在中國畫領域中取得應有的定位,而且這個定位是符合農民工的生存狀況和農民工的思想狀況。這一展覽說明農民工的形象已經成為一個集體整體凸顯出來。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王鏞認為,選擇表現中國社會轉型期大變革時代這么一個崛起的新工人階層,是非常有意義的,抓住了時代的脈絡。他指出,正是這個表現農民工的創作題材,使我們藝術家個人真正具有價值,使我們創作出當代最有精神價值的一種作品,所以其實我們更應該感謝農民工為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創作靈感。
《美術》雜志執行主編尚輝則指出,在水墨寫意、在筆墨和造型關系上,在工筆人物畫方面,在語言上能不能有所推進,是此次展覽所具有的更深的學術意義。這個展覽實際上是通過農民工這一題材對美術家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即如何深入生活,如何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推進藝術本體發展。
美術評論家陶詠白坦言,此次展覽的作品在手法表現上,也就是觀念上還比較保守?!拔铱吹降闹皇且恍┱f明式的、照相式的,很少能深入到農民工心里的所思所想”,她建議應該從藝術觀念上有新的介入。
青年畫家王海濱的《都市車站》和《饅頭》兩幅作品參展。他向記者表示,自己畫的“都市民工系列”引導了他用樸素的態度觀察和表達的大門,“我相信樸素的力量,它是通往強烈精神世界和感染力的捷徑”。
據悉,該展將持續至6月2日。
(記者 應妮)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