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霽翔上任后首次在故宮舉行公眾講座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5-21]
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 張中江)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18日首次在故宮院內向公眾講座。他表示當下中國博物館事業的新挑戰在于如何從數量的增長轉向質量的提升。
18日,單霽翔上任以來,首次在故宮院內舉行面向公眾的講座,令人感到親切而平實。講到城市規劃的重要性,他還以自己當年騎車上下班的見聞舉例,更拉近了和臺下普通人的心理距離。
當天9點10分左右,腳穿平底布鞋的單霽翔登臺后,首先向現場觀眾深深鞠躬,道一句“大家節日好”。他延續了在媒體記者面前的習慣,依舊稱自己只不過是個“故宮看門人”。
在這場名為《從“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的講座中,他以大量的圖片資料為例,直指當下中國的城市文化建設存在城市記憶消失、城市面貌趨同等8個方面的問題。
在他看來,中國目前處于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階段,城市建設以空前的規模和速度展開,文化遺產和城市文化特色保護處于最緊迫、最關鍵也是最危險的歷史階段。面對種種問題和挑戰,每一座城市都必須以文化戰略的眼光進行審視,從全面和發展的角度進行思考和分析,以期得出一個正確的創新理念。
2012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處于世界變革中的博物館:新挑戰、新啟示”。單霽翔當天也圍繞這一主題闡述了自己的理解。
他認為,當下中國博物館的數量不斷迅速增長。比如2010年誕生了395座博物館,一天誕生一座,這在世界是沒有過的情況。
對于中國的博物館事業來說,今天的“新挑戰”在于要從數量增長轉向質量提升?!靶聠l”就在于博物館要融入到社會生活,要對城市文化做貢獻,對于每一個市民做貢獻。方向就是要“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要把市民更多地作為博物館的主人,讓他們走進博物館。
講座的最后部分,單霽翔留給了自己所在的故宮博物院。他表示,根據故宮的總體保護規劃,今后所有的行政辦公、科研部門都將搬出紅墻之外。為此,將在2016年前后,恢復建設1.3萬平方米的歷史建筑。未來故宮的花房和堆放的木料、磚瓦都將搬出故宮,挪放到郊區的基地。故宮原內務府也將進行復建、還原。
故宮還著力解決觀眾購票排長隊的問題。單霽翔說,五一期間基本可以保證觀眾20分鐘買到票,未來希望將觀眾購票時間控制在15分鐘之內。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