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博會牽手拍賣公司 是引狼入室還是抱團取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5-09]
4月底,2012“藝術北京”大幕拉開,本屆“藝術北京”不僅當代藝術和經典藝術首次同臺亮相,而且6大拍賣公司牽手“藝術北京”,上演春拍預展。而另據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在微博中公布的數據,截止到閉幕,本屆90%以上參展商成交,成交額約3億元,同比增長57%,占國內上半年藝術博覽會成交額的85%。。
在藝術品市場,如果按照正常的分工,畫廊屬于一級市場,拍賣公司為二級市場,而本是畫廊業盛會的藝術北京此次引進二級拍賣公司的春拍預展到底合不合理?
李蘇橋(北京創新天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一級市場畫廊與二級市場拍賣行抱團取暖的中國特色健康存在。
眠琴山房(匡時拍賣公司董事長):在當下中國,任何一個品種和門類的產品只要具有投資屬性,都會被挖掘得淋漓盡致。這也是資本積累初級階段的必然,資本改變游戲規則。
碼字機器(中央美院藝術市場研究分析中心研究員馬學東):博覽會中加入拍賣公司雖說不符合一般藝博會的慣例,但從中國藝術博覽會擔任的社會角色看,能夠讓大眾欣賞到更多更好的藝術品,讓很多經常光顧拍賣市場的藏家見到更多藝術家的創作,正是博覽會應該做的。中國的拍賣需要和畫廊抱團嗎?今年的市場沒那么冷吧?這次在藝術北京消費藝術品的人多了。
趙孝萱(北京邦文當代藝術投資公司學術研究部總監):我認為拍賣業已經占據藝術市場太多風頭、版面與聲音,博覽會這些拍賣展位應該讓給更多國內外好畫廊,因為只有一級市場蓬勃發展,市場才真的健全。
河谷清風(網友):當藝術品普遍成為百姓家居的裝飾而不是少數有錢人的收藏和炒作時,這個社會的品位才會上臺階。如今花費幾十萬裝修居室,但四壁除了主人的大頭像之外無像樣的藝術作品乃是現狀。歐美國家,哪里有一個以拍賣行占主導的藝術市場?
流水渡(《收藏》雜志副主編、《收藏趨勢》主編):拍賣公司已是大鱷,畫廊尚是小舢板。一面是市場在那兒,一面是利益在那兒,你讓他們如何不垂涎,你讓他們如何不勾結?頂級畫廊的群體的形成,有利于糾正一二級市場的倒掛。但這個群體的形成除了政策、市場,更深的是文化結構。精英的視野、審美以及剔除文化中的投機。
朱其在這里(評論家):藝博會引入拍賣無疑引狼入室,當代藝術市場不與拍賣切割的話,結局終難逃“成也拍賣,死也拍賣”。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