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春拍市場屢現億元估價 是強心丸還是興奮劑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5-03
      2012年內地藝術品春拍大幕尚未拉開,市場已硝煙四起。各大拍賣公司一面抱怨拍品征集難,另外一面則接二連三放出重磅炸彈,繼匡時推出“過云樓”藏宋版古籍《錦繡萬花鼓》,給出了1.8億的底價以及5000萬元保證金后,保利推出了李可染《萬山紅遍》,高達2.8億元的估價讓它成為中國拍賣史上估價最高的藝術品。與此同時,嘉德也推出了估價8000萬元至1.5億元的李可染《韶山》,以及近億元的惲壽平《載鶴圖及致王翚信札》手卷。


      高估價成眼球效應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拍賣行往往喜歡使用“估價待詢”來為精品增添神秘感。自從201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為石濤《杜甫詩意冊》給出了1.2億元的估價后,不少拍賣行開始關注到其巨大的“眼球效應”。2011年西泠印社拍賣會上,任伯年的《華祝三多圖》估價8000萬至1.2億元。2012年的春拍尚未開始,就已經出現了三到四件估價超過億元的拍品,這種現象值得關注。

      從拍賣市場上來看,究竟對于珍品采取哪種估價無疑是一門藝術。在整個拍賣的過程中,估價無疑是第一個環節,估價要有吸引力,必須摸透買家心理,既要能凝聚買氣,又要在緊縮的條件下爭取未來長期的成長空間。對于拍賣公司而言,估價的高與低涉及競爭態勢上的攻與守、拍賣業務的生與熟,無疑是一種微妙的平衡。

      縱觀億元估價的背后,我們看到的更是拍賣行希望通過吸引公眾眼球,進而吸引潛在的買家。對于拍賣行來說,希望這些億元估價的拍品,能夠成為市場的一顆強心丸,但到最后往往卻成了不甚健康的興奮劑,就像的確賺得眼球效應的石濤《杜甫詩意冊》,過高的估價成為它流拍的重要原因之一。

      標準比熱點更重要

      雖然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已經進入了“億元時代”,但是億元成交的拍品還是占到非常小的份額。對于藏家來說,億元估價的拍品還是要理性看待,比如此次李可染《萬山紅遍》估出了2.8億元的天價之后,許多人就開始關注李可染的作品,認為只要有了《萬山紅遍》作為領頭羊,就能帶動整個“板塊”上漲。但這種觀點無疑是不可取的,藝術品畢竟不是股票,每一件作品都有其自己的特性。興奮劑固然能夠使得市場興奮,但只是一時,而其有可能帶來的負作用也不可小覷。對于藏家來說,千萬不要被億元估價的拍品沖昏了頭腦,堅持自己認準的方向,比追逐所謂的“熱點”更為重要。

      ◎楊羽(藝術品投資顧問)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