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華邊塞之都·馬邑文化節”山西朔州開幕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5-02]
朔州4月28日電 (王燕君)28日,首屆“中華邊塞之都•馬邑文化節”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崇福廣場開幕,馬邑博物館開館儀式、尉遲敬德廟落成儀式同時舉行。
中共朔城區委書記郭連厚在開幕儀式上介紹,朔城區地處邊塞文化的區域中心,經過歷史積淀,不僅存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而且形成了一種勤勞務實、豁達包容、忠勇剛毅、勇于擔當的馬邑人文精神,成為邊塞文化的亮點。
邊塞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華夏農耕文明和塞外游牧文明在邊塞碰撞、融合、發展、創新,逐漸形成了獨特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
“舉辦首屆“中華邊塞之都·馬邑文化節”,是對朔城區歷史文化的全新定位,不僅能夠確立朔城區作為邊塞文化中心城市的地位,而且還能進一步宣傳獨具地域特色和資源屬性的馬邑文化”。郭連厚說。
據了解,近年來朔城區為了保護、傳承、挖掘馬邑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圍繞千年古剎崇福寺,建設了崇福廣場以及馬邑博物館、尉遲敬德廟、大戲臺等幾大建筑。崇福廣場建設及布展總投資達1.6億元,占地70畝。
崇福廣場由北向南,分別設置牌坊、景石、畫卷、戲臺,形成一條古樸典雅的建筑中軸線;圍繞中軸線由西到東,分別建設馬邑博物館、尉遲敬德廟、大戲臺三大建筑。這三大建筑與千年古寺、全國現存三大遼金建筑之一的崇福寺隔街相對,相映成輝,共同構成氣勢宏大的古建筑群。
其中,馬邑博物館占地5000平方米,尉遲敬德廟占地6000平方米,大戲臺占地1500平方米。整個建筑規模宏大,古色古香,雕梁畫棟,飛檐翹脊,兼納遠近,彰顯出了深幽浩蕩的文化生命力。
與之相鄰的古城墻公園,古色古香,氣韻迷人,筑城養馬、大秧歌、雁魚燈、戲劇臉譜等雕塑詮釋了馬邑文化的獨特性。保存完好的南城門歷經滄桑,猶顯老城風骨。正在保護和修復工作中的古城墻、文昌閣、文廟,讓古城文脈延伸發展。
另外,踢鼓秧歌表演和民間扇鼓表演、名家名段戲曲晚會、馬邑文化論壇會、“上院杯”朔州市朔城區首屆風箏文化節及馬邑文化圖片展示、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展示、翰墨飄香書畫展和邊塞風情攝影展等也將在文化節上亮相。(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