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威海百年錫鑲技藝面臨困境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5-02]
威海4月28日電 (記者 孔凡元)“因為山東威海錫鑲藝術品完全依靠手工完成,一些老藝人由于身體的原因漸漸不能勝任,而年輕人都不愿學習這項復雜的工藝,使得這一古老的制作技藝瀕危。如何全面系統、完善地保護和傳承錫鑲這一民間技藝,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嚴峻課題?!蓖ea鑲制作工藝師、市級非遺傳承人谷祖威28日在接受“文化之春走山東”采訪團采訪時表示。
從事錫鑲技藝60余載的谷祖威說,威海的錫鑲茶具圖案雕鏤清晰、生動形象、傳神逼真,內容涉及自然、人文及威海地方風土人情,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之美,承載了不同歷史時期文化,對研究濱海地區歷史邊貿發展也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先后流行于英國、法國、新加坡等多個國家以及國內十多個大中城市多個城市。北京頤和園繪畫館工藝品部先后購進了一百多件“威海衛錫壺”。目前,威海仍有眾多民間手工藝人制作和傳承錫鑲茶具制作工藝,并融入了許多新的工藝和藝術元素。
據介紹,在1890年,谷家疃的谷寶和、谷年和兄弟二人在東碼頭附近開辦了合成銅錫鋪。到英租威海衛時期,合成的錫鑲產品不需要外出推銷,來威的外國人都直接到店鋪去購買。據威海市檔案館館藏大英威海衛行政公署檔案記載,錫鑲發祥于清光緒末年的威海,興盛于英國租占威海衛時期,已有100多年的歷史。1984年8月,谷祖威重操父業,集資幾萬元開辦錫鑲工藝品廠。他找出了家藏的雕刻和成型工具,聘請了已退休的當年新合成老技工擔任技術顧問,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在二、三個月內試制成功,其產品已在香港和全國十幾個大中城市展銷。北京頤和園繪畫館工藝品部先后購進了一百多件“威海衛錫壺”,并成為最暢銷的工藝品。1985年9月,一部分錫鑲產品還被送往澳大利亞國際博覽會展銷?,F在錫鑲工藝品廠已有三十名工人,產品除了茶具類品種外,又增加了鑲手杖、高級花瓶、釣魚桿等。圖案也突破了舊內容,又設計了八仙過海、各種古代人物等圖案,格調健康文雅,從而使這一優秀的民間工藝重放異彩。1988年,村委接管錫鑲制作,因社會體制等問題導致管理不善不久停產。
“目前,整個威海地區從事錫鑲藝術品研究生產的企業只有兩家,共計70人的隊伍,且缺乏有序的市場推廣,很難將這一承載了不同歷史時期文化的民間工藝傳承好,其產業也很難做起來?!惫茸嫱辜钡母嬖V本社記者。
這位老人稱,錫鑲的制作工藝復雜,完全依靠手工制作,是任何機器代替不了的,對美術工藝的要求很高,培養一個入門的初學者須3個月時間。建議政府部門加大對傳承古老的錫鑲制做技藝的宣傳推廣力度,建立一個錫鑲藝術博物館之類的專業展覽交流培訓平臺,來傳承傳統民俗文化,使極富膠東民間藝術特色的文化,駕承威海錫鑲工藝傳播海內外,享譽國內外,并喚起海外華人對家鄉文化及中華民族同根同祖的文化認同感。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