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瓷都景德鎮有望復燒宋代龍窯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4-23]
多位陶瓷考古專家、學者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日前齊聚江西景德鎮,對重建宋代龍窯窯爐方案進行研討,并期望在龍年復燒宋代龍窯。
據了解,景德鎮歷代典型瓷窯包括宋代龍窯、元代饅頭窯、明代葫蘆窯和清代鎮窯。龍窯最早出現于戰國時代,是一種半連續式陶瓷燒成窯,依一定坡度建筑而成,以斜臥似龍得名。隨著瓷業發展和窯工改革,宋代時期龍窯窯身長度和坡度臻于完善。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對景德鎮宋代龍窯重建方案進行了系統研究和探討,介紹了窯爐重建方案和設計圖紙。據了解,龍窯窯室分窯頭、窯床、窯尾三部分,采用自然通風方式,窯內火焰多平行窯底流動。龍窯依山坡或土堆傾斜建造成一長隧道形窯爐,窯頭有預熱室,窯尾一般不設煙囪,因龍窯本身就起著煙囪的作用。橫斷面積以窯頭最小,中部最大,窯尾大于窯頭而小于中部,頂部有投燃料的孔。據陶瓷考古專家介紹,龍窯具有升溫快、降溫也快的特點,快燒的同時可以維持燒造青瓷的還原焰,故有人說龍窯是青瓷搖籃,影青、黑釉瓷等大都是在龍窯里燒成。
據悉,2009年,景德鎮修復清代鎮窯并成功復燒;2010年和2011年又成功重建復燒明代葫蘆窯和元代饅頭窯。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