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紀王崮古墓原址擬建博物館 墓主身份或難揭曉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4-19
      近日,沂水縣紀王崮崮頂發掘出約2600年前的國君級古墓在我省考古界及沂水當地引起震動。記者昨日采訪有關部門時獲悉,沂水縣有關部門擬在發掘原地籌建博物館,目前正著手邀請具有資質的設計部門進行設計。

      文/記者 任秀芳

      圖/記者 傅琪媛

      【意向】

      在紀王崮原址建博物館

      昨天,沂水縣天上王城景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沂水縣擬在春秋古墓發掘完畢之后在原址建立博物館。紀王崮古墓發現了豐富的文物,目前仍有文物源源不斷地被發掘出來。根據相關國家《文物保護法》,文物的保存有著嚴格的規定,原址博物館保存相關重量級文物的復制品,但目前的發掘地如車馬坑、槨室、陪葬坑等都需要在原址保存起來。據介紹,如果要在原址上建博物館,需要當地政府牽頭組織,通過縣、市、省級文物部門的層層申報和批準。目前,沂水縣及景區都正在積極做考古發掘的基礎性資料的整理,并著手邀請有資質的設計單位進行設計。

      【表態】

      “想法非常好,按程序申請就可以”

      對于沂水縣有意在原址籌建博物館的想法,省文物局相關處室有關負責人表示,還沒有收到當地的申請,所以還不好表態。山東省文物局原副局長、山東省考古所研究員王永波告訴記者,原址建博物館的想法非常好,從法律上來講,對于景區,不存在建博物館的限制,文物保護管理單位也不會干涉,按程序走就可以了。但有兩個條件限制,首先是對設計單位的資質要求,“隔行如隔山”,博物館的規劃設計不能由企業或政府來做,必須是資質達到一定要求的設計機構來設計;其次,需要經過相應級別的文物保護管理主管部門的審批,是國家級博物館的就由國家文物局審批,是省級博物館則由省文物局審批,市級則由市文物局審批。

      【建議】

      建博物館應以保護好原址為原則

      “從考古發掘原址建博物館有不少好處?!蓖跤啦ㄕf,文物出土的地點,有一定的歷史文化信息,如環境的信息、歷史的信息等。春秋古墓的發掘地本身就是旅游區,建博物館應以保護好原址為原則。在原址建博物館,能夠提升沂水縣及景區的文化底蘊和品位,對景區來講更有看頭和講頭。

      據悉,現有的歷史文化景區,多是先有考古發掘,再有景區,如陜西兵馬俑,而像天上王城景區先建了景區,又有考古發掘的情況并不多見。

      另外關于發掘出土文物的保存,紀王崮古墓考古項目部領隊郝導華告訴記者,出土文物的存放有著嚴格的規定,目前談論出土文物將存放何處為時過早。王永波研究員透露,根據文物保護法》,考古發掘之后,要形成報告,在報告出版后的一定時間內,由文物局指定保管單位。

      古墓槨室今明就打開

      離揭開墓主人身份將更近一步

      目前春秋古墓考古發掘工作正在緊張地進行著。記者昨日采訪時了解到,紀王崮春秋古墓的槨室將于今明兩天打開,銅器上銘文的解讀將等到進入文物修復室內作業階段時展開。

      專家:

      墓主之謎或不能隨即揭曉

      據紀王崮春秋古墓考古項目的考古領隊郝導華介紹,槨室的開棺就在這兩天進行。很多公眾期盼,隨著槨室開棺,墓主人的神秘面紗就此打開。但考古專家們認為,墓主人的身份之謎并不一定隨著開棺而解開,一是墓主人的遺骨保存得如何,判斷性別的一個重要依據是頭骨和盆骨,如果保存不好,就需要體質人類學專家進行相關的鑒定。另外,墓主人的身份還需要史料及出土文物的綜合研究來證實。

      據了解,截止到目前,考古發掘出來的具有銘文的文物有兩件,一件銅盂有33個銘文,一件鼎有25個銘文。本次考古發掘項目的顧問、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教授任相宏告訴記者,截至目前,能夠判斷其中一件為邛國所做,另一件是南方的國家所做,或許與邛國有聯系。

      郝導華透露,銘文的識別和解讀需要文物修復的時候再進行,目前較長一段時間內仍以室外的考古發掘為主。當室外工作結束后才到文物修復的階段,考古發掘部門向國家申請文物修復的經費,邀請修復專家對出土文物的成分進行檢測,同時開展文物的修復及銘文的解讀。

      推測:

      崮頂或有更多墓葬

      據考古專家推測,紀王崮春秋古墓是個國君級的墓葬,在崮頂圍繞該墓葬的周邊或許還有更多的墓葬,將來考古人員將擴大發掘范圍。

      根據考古的發掘來看,春秋古墓的面積約450平方米?!凹o王崮”位于沂水縣泉莊鎮天上王城景區境內,東南距縣城40公里,崮頂相對較為開闊,是魯中南眾多“崮頂”唯一常年有居民居住的大崮(居民幾年前已全部搬遷),面積約4平方公里,因而號稱沂蒙七十二崮之首。

      為什么會有周邊還有更多的墓葬的推測?郝導華告訴記者,崮是沂蒙山區特有的地理風貌,紀王崮是七十二崮之首,從崮頂的形狀來看,仿佛一個“王”字,而且當地民間有眾多關于紀王的傳說。而且在傳說中,紀王崮曾是古人屯兵之地。天上王城景區的名字就是根據當地民間傳說及崮頂形狀取的。因而,考古專家推測,在已發掘的春秋古墓的周邊,或許還有更多的墓葬。但傳說總歸是傳說,需要考古和史料的證實。

      ■ 新聞背景

      紀王崮的傳說

      公元前690年秋季的一天,崮前的山路上戰旗獵獵,人喧馬嘶,一彪人馬從北方疾馳而來。他們見此崮地勢險峻、景色秀美,便在崮頂駐扎了下來。他們筑城修路、蓋房造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建成了一座規模宏大、功能完備的王都。

      原來,他們是紀國末代君主紀哀侯率領的遺民和軍隊。他們的國家——立都于壽光的紀國剛剛被齊國吞并。他們不想做亡國奴、仰人鼻息,又不想寄人籬下、投靠魯國、莒國,所以選擇了這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居住下來。他們想以此為“人間樂園”,過“桃花源”般幸福自由的生活;更想以此為基地,厲兵秣馬、養精蓄銳,以圖東山再起、光復舊日山河。于是,紀國的最后王都在此深山高崮上建立起來了。于是,一個承載著歷史內涵的地名——“紀王崮”,流傳兩千多載。

      歷史上的紀國

      現在還有哪些遺跡

      紀國作為春秋戰亂時的一個諸侯王,有諸多的傳說,歷史史料上也有一些記載。截至目前,紀國還有哪些遺跡?它們都分布在何處?根據當地資料記者為您介紹以下幾處:

      紀國都城遺址:在今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城南14公里紀臺鄉紀臺村,先為紀國國都,后為齊國劇邑(政務繁劇的郡縣)。紀國都城遺址略呈長方形,由外郭與內城兩部分組成。城郭四周遍布古冢,近城有大冢8座,封土最高者達20米,當是紀國貴族的墓葬。先后出土文物有銅鐘、簋等。1977年,此遺址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紀臺遺址:在今山東省濰坊市壽光紀臺鄉紀臺村東北,為紀國高臺建筑遺跡。紀臺,曾是人們祭祀游覽的地方。據清代文人安致遠《紀城文稿》所記:“城中有臺,巋然獨存,高三仞,廣可畝許,上有神祠,為里人香火之所?!?br/>
      酅邑故城遺址: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皇城鎮境內,先為紀國末代國君紀哀侯之弟紀季的封邑,齊滅紀后戰國時期改稱為安平城,為齊國大將田單的封邑。目前僅東北角稍有殘存,高出地面2米,長約50米,系夯土建造,夯層厚20厘米,夯窩直徑5.5厘米。

      紀季墓: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皇城鎮石槽村東約300米處,為紀國末代國君紀哀侯之弟紀季的墓葬。封土高約6米,東西、南北各近50米。另據民國九年《臨淄縣志》記載,皇城鎮鄭家六端村中也有一紀季墓。清朝乾隆年間,還存有“紀季墓”古碑,現已夷為平地,碑碣無存。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