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國畫不當代何談中國當代藝術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4-18



    吳冠中-秋聲賦-珂羅版畫

    事件背景:2011年由項麗萍策劃的《筆墨終結之后:中國式風景》藝術展被《國家美術》雜志2012年1月刊評為2011年度“十佳”展覽之一?!豆P墨終結之后:中國式風景》2011年9月8日在蘇州本色美術館開幕。

    此次展覽共有15位參展藝術家,上至已經作古的郎靜山、吳冠中,中到尚揚、申凡、夏小萬,下至未屆而立之年的年輕藝術家,突破了時代、年齡的限制,既有縱向脈絡又有橫向梳理,既有回顧又有前瞻。展品形式多樣不拘一格,有國畫、油畫、炭筆畫、裝置、攝影、影像、互動多媒體等,突破了不同媒介、藝術門類的差異,兼容并包。展品雖形式各異、各具特色,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很中國,很當代。

    從本次展覽中,人們可以看到,當代藝術不僅是時間問題、媒介問題,更重要的是態度問題。國畫可以很當代,也必須去當代,古賢不也是一直強調筆墨當隨時代?而且,國畫要進行當代發展,應該突破筆墨獨尊的觀念,建立新的多元的評判標準和價值體系。另外,國畫是中國藝術最重要的門類之一,國畫不當代,何談中國當代藝術?中國當代藝術的創作應該立足于本土資源和傳統資源,并從中國文化的脈絡中梳理和提煉出原創的要素,否則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中國式風景”的策展理念

    何為當代?何為當代藝術?何為中國當代藝術?中國當代藝術應該如何發展才能符合本土邏輯,才能發揚傳統精髓,才能形成真正的中國方式,才能不是西方當代藝術的翻版,才能不唯西方的馬首是瞻?中國畫能否當代?如何當代?上述種種正是展覽《筆墨終結之后:中國式風景》所關注和探討的問題。展覽既關乎中國畫的當代化,也關乎中國當代藝術的原創性,展品突破了國畫的筆墨限制和材料限制,進行了全新的思考和探索,并強調中國當代藝術的創作應立足于本土資源和傳統資源,從中國文化的脈絡中尋找契機。

    本次展覽的標題《筆墨終結之后:中國式風景》讓人聯想到上世紀60年代劉國松放棄筆墨語言的主張,80年代中期李小山 “中國畫已經死亡”的論斷以及90年代初吳冠中“筆墨等于零”的理論。本次展覽對這些論述做了進一步探討,不僅借鑒了西方現代藝術的發展歷程和阿瑟 C。丹托等人的藝術終結論,更是以優秀的藝術作品作為強有力的依據,讓一切不言自明。其中“筆墨終結之后”是針對國畫和傳統問題而言,認為國畫應該突破媒材的束縛和筆墨的束縛,應該尋找更為廣泛的傳統資源和當代手法,從而獲得更多的可能性。

    筆墨的終結,并不是說筆墨從此消亡了,而是筆墨主導地位的終結,新的多元價值時代的開始。當然這個“終結”不是那種西方進步論意義上的終結,而是一種態度,一種提議,一種新視角的開啟,是基于當下處境對中國傳統精神的重新閱讀和梳理,對當代西方跨領域藝術形式的借鑒。

    “中國式風景”則針對中國當代藝術問題而言,在追求當代的時候要有底線、要有所收斂,不能數典忘祖,不能照搬西方。這底線不在于所用媒材,也不在于創作手法,而是中國精神、中國特質。只要守住這樣的底線,那么一切媒材和手法都可以為我所用,而不用擔心作品淪為洋奴;只要守住這樣的底線,可以暢游于一切傳統資源,而不會為之束縛落入前人窠臼。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