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護出現新誤區:仿古替代,破壞歷史真實性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12-16]
12月8日,省文物局專家組對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申報點進行了最后評審,700多處申報點有200多處沒能進入名單。專家表示,評選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一定標準,200多處申報點中大多是因為本身價值不夠高未被通過。但是,也有較大部分是因為文物在后期保護中方法不當而被取消?!斑@反映出,基層在加強文物保護的同時,出現了新的保護誤區?!笔∥奈锞指本珠L朱小南說。
本報記者 陳四四
誤區一:仿古替代,破壞歷史真實性
當省文物局會議室大屏幕上出現羅江太平橋的照片時,在場的所有專家都倍感惋惜,“歷史真實性完全被破壞了?!?br/>
朱小南告訴記者,195米長的太平橋橫跨羅紋江,建于清嘉慶十年(1805年),歷代均有修繕。這座橋很有特色,是用石條砌筑的拱券式平橋,橋縫用糯米、石灰漿粘接,共有11孔,原橋墩上還有鎮水龍頭石。太平橋不僅歷史悠久,并且至今還在使用。昔日,太平橋是成都至綿州的官路橋梁,因此是古蜀道上的交通樞紐。如今,它是川陜公路咽喉要道,周圍人口密集,每天過往車輛、行人很多。由于具有較高的科學、藝術價值,太平橋早在1990年就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然而,由于多次維修,太平橋本身的面貌已被改變。過去,橋身左右兩邊有石板欄桿護橋,石板嵌在石柱上,石柱頂端雕有蓮花八卦砣,左右兩端共108個石柱??墒?,石欄桿、石柱、石雕八卦砣相繼被毀,僅余橋身。2006年,太平橋上又修建了5座仿古樓閣,使太平橋變成了一座“風雨廊橋”。并且,好好的石橋身被刷上了水泥,水泥表面又用石灰畫上了仿石頭的線條。這么一“包裝”,使本來的真文物,卻有了假文物的嫌疑。
專家們認為,這是目前文物保護中很典型的一種現象。地方上在對文物進行后期維修時,常常想當然的加蓋仿古建筑,或者給文物穿上“外衣”。結果,這些不依照文物原樣為依據的做法,反而破壞了文物的歷史真實性和完整性。
在評審中專家發現,出現類似問題的還不止太平橋一處。像遂寧的大佛巖摩崖造像,在被損毀后進行重塑,結果現代裝修改變了文物原狀,使其變得面目全非,造成了新的損毀。都江堰的馬祖寺大殿,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可惜因墻面改動較大,使文物原真性遭到破壞。
誤區二:傳說附會,缺乏科學考古依據
青白江彌牟鎮的諸葛八陣圖遺址,也讓專家們感到有些遺憾。
據當地介紹,諸葛八陣圖遺址始建于章武時期(221年),是蜀國丞相諸葛亮治戎講武,演習陣圖的場所。原本應該是64個土堆,但現在僅殘存六壘高低不等的土堆。該“八陣圖”在梁朝涪令李膺 《益州記》、《元和郡縣志》(卷三十一),初唐楊烔、唐末盧的專著,宋代《圖經》、《緯略》、《八陣圖集記》、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七十二)等典籍中都有記載。宋朝時,遺址旁還建有武侯祠,陸游有詩詠及陣圖和祠宇。明楊慎有《新都八陣圖記》石碑,言及當時修祠立碑之事。目前,當地打算根據史書記載,恢復八陣圖原貌。
專家指出,歷史上有“八陣圖”記載的還有三個地方:奉節、沔水和廣都,但都已無跡可尋。彌牟鎮“八陣圖”對研究三國文化有重要意義??墒?,該遺址至今都沒有進行考古發掘,這就不能提供科學依據。因為,《三國演義》問世之后,全國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八陣圖”以及與之相關的傳說。如果沒有考古發掘提供的證據,對遺址的年代、功能等等都很難確定。
諸葛八陣圖遺址不是特例。如崇州的崇陽酒窖池,說是清代酒窖,但專家并未發現有發掘或資料實物為其證明。而類似這樣缺乏考古依據的申報點還有很多。
“不注重考古發掘,依靠傳說聽聞,也是文物保護中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睂<覀冋J為,正因為不看重考古發掘,缺乏科學依據,文物保護才會出現“想當然”,僅憑個人想象來進行。當前急需把好這一關,文物保護一定要尊重歷史。
[記者手記]
別把真文物保護成假文物
700多處不可移動文物申報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創下了我省文物保護單位申報之最。這反映出各地日益重視文化遺產,重視當地歷史文脈,是一件好事。
可是,專家們也發現,各地對文物保護的認識還需要提高。經過歷史風雨洗禮,很多文物已不如昔日光鮮亮麗,于是“穿衣畫眉”,甚至拆除原建筑修建新的仿古建筑,使文物變得更漂亮的做法時有發生。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已經抹去了歷史的滄桑,使保護變異為“造假”。
正如專家指出的那樣,一處破舊的文物,至少還保留有歲月的痕跡;一處被“包裝”的文物,卻已走向了“假貨”的邊緣。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