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約唐卡畫師:傳統藏文化在市場中“牛刀小試”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12-11]
29歲的唐卡畫師赤增饒旦和26歲的米瑪次仁都師從西藏勉唐派唐卡大師丹巴繞旦,兩人都已出師,但他們沒有選擇單純地按照“開店、賣畫、收徒”的傳統方式,而是嘗試著進入市場,與拉薩喜旋唐卡會所于今年夏天簽約3年,成為了“簽約唐卡畫師”。
按照合同約定,喜旋唐卡會所為赤增和米瑪提供到內地參展、辦展、交流和學習的機會,并根據他們的特點規劃兩人的市場定位和運營方式。而赤增和米瑪的作品則全部由會所獨家收購,并由會所進行市場運作,包括參展、銷售、收藏等。
與他們簽約的喜旋唐卡會所負責人向陽表示,希望借鑒西方“藝術家+公司”的市場運營模式,嘗試培養市場和藝術和諧結合的西藏本土藝術家。
“成為簽約畫師是我事業的一個新的里程碑?!背嘣鲞@樣理解著自己的“新身份”。他說,這種“半傳統、半市場”的方式“像兩條腿走路”,“既給我的未來發展做了長遠規劃,又能不失傳統地繼續傳承我掌握的手藝?!背嘣鐾瑫r認為,他還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在作品中表達他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和想法。
與赤增相比,米瑪相對年輕一些,但他對新事物、新理念充滿好奇,“我和會所都需要一個磨合的階段來探索適應市場需求的發展方式,對我來說,傳承發展傳統文化的形式更為現代一些,但是傳統的技藝、理論我絕對不會違背”。米瑪說,會所給他提供更多渠道,而他會一如既往地堅持師承的技藝和文化,“不同的是,我愿意嘗試新的發展形式”。
去年,在首屆西藏唐卡藝術博覽會上,赤增被評為一級唐卡畫師,他因此逐漸得到業內的關注,并最終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發展方向。米瑪則在簽約會所的安排下參加了深圳的文博會、北京的“西藏唐卡藝術珍品展——當代唐卡畫師群展”等活動, 認識了更多畫派的畫師,也接觸到不同的藝術理念。目前,米瑪正忙于繪畫經會所介紹的客戶訂單——為一位活佛繪畫的一幅21白度母唐卡。
唐卡繪畫變化的背后是政策的調整。此前,西藏自治區提出“力爭到2015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以上、逐步成為西藏新的特色支柱產業”。盡管進入市場的西藏文化仍面臨著“文化產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缺少具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整體實力不強”等問題,但西藏作為“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正探索著“特色文化產業之路”。
對于博覽會、文博會這些能展示作品和與其他藝術家交流的活動,赤增和米瑪都格外珍惜?!斑@些活動雖然沒有立竿見影的經濟效益,但它對我們是極大的精神鼓勵,讓我們對自己的未來有信心,這些活動對推動藏文化發展很重要?!背嘣稣f。(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