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包林教授解讀西方藝術發展史的“三個平臺”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12-05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教授包林

    2011年12月4日下午,在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主辦的當代青年藝術家創作研討班第三期的課堂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教授包林以西方現當代繪畫的演變為例為研討班的師生們解讀了西方藝術發展史的不同階段,并劃分為了三個平臺。

    包林教授認為,第一個平臺是以馬奈為中心的印象派,特征表現為,強調繪畫的“平面性”、排斥透視法帶來的畫面深度感以及排斥繪畫中的文學敘事。第二平臺,杜尚、博伊斯等人進一步豐富了藝術的表現形式,在媒介、材料、觀念等各個方面都跨越了傳統藝術的邊界。第三平臺,在后現代藝術呈現多元化后,藝術家開始試圖超越后現代,作品在探求從個性到共性建立的可能,呈現出了四個特征,(1)不提供知性:不再繼續否定性的繪畫革命,而是向被歷史所掩蓋的人性部分開放。(2)意義的模糊性:以一種可見的繪畫替代了可讀的繪畫。(3)冷漠性或距離感:表現為一種被抑制的主觀表現性:一是指畫面技術的表現,二是指精神在人物上的表現。(4)作為借口的主題:畫面不再講故事,主題僅僅是呈現繪畫的條件。不是由形式表達內容,恰恰相反,是借主題來表現藝術的存在。

    回歸到當今藝術家的創作本身,包林教授提倡一種“螞蟻美學”即像螞蟻一樣在踏實地創作過程中,充分交流、溝通、傳遞自己的理念,并引起“共振”,最終達到共性的認同,尋找第三平臺的發展……

    當代青年藝術家創作研討班陸續還將邀請業內著名藝術家、藝術評論家、拍賣公司、民營美術館、產業機構、藝術基金會等代表進行講座,藝術中國會繼續對每期進行專題式跟蹤報道。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