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12月3日電(胡遠航)3日,昆明唐卡畫家“海珉居士唐卡藝術作品展”在陸軍講武堂開展,23幅珍貴唐卡一一亮相。其中一幅標價150萬的巨型唐卡吸引眾多市民的目光。
據介紹,這幅釋迦牟尼本生傳巨型唐卡,長3.3米,寬1.2米,由海珉和青海熱貢4名僧人歷時2年創作而成。和所有的傳世唐卡一樣,這幅唐卡色彩艷麗,圖案栩栩如生。雖然整體工程巨大,但小到每一根頭發、每一朵云彩、每一片樹葉,都精致逼真,用筆妙到巔毫。
除此之外,此次作品展還展出有一幅極為罕見的綠松石上色的綠度母唐卡。海珉介紹,這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幅全由綠松石上色的綠度母唐卡。唐卡主要以綠松石、紅珊瑚、黃金、白銀、朱砂等為天然礦植物原料為顏料,色澤艷麗,歷經滄桑卻不褪色,這也是唐卡之所以珍貴的一個原因。
“制作唐卡工序復雜,一般有12道,分為涂膠、打磨、勾線、著色等?!焙g胝f,畫唐卡每個步驟都要求畫師投入十二分的專注,而繁復的工序也造就了唐卡的精美和珍貴。
“千百年來,唐卡也分成了不同的流派,比較知名的有勉唐畫派、欽澤畫派、噶瑪嘎孜畫派、勉薩畫派等?!焙g虢榻B說,她本人是勉唐派的后繼者,勉唐派畫風細膩,多曲線扭轉,構圖講究疏密關系,追求圖案和裝飾,人物神態奔放。
“畫唐卡沒有什么訣竅,就是要心靜、專注?!焙g虢榻B,10年前她放棄了朝九晚五的白領生活,師承更登曲培開始學習畫唐卡,并一手創辦了現在的唐卡工作室?!皩W唐卡一定要有耐心,我跟著老師學習近10年才能有成效,繪制唐卡、傳承唐卡藝術,將會是我終身的職業”,海珉說。
唐卡是一種在紡織品上彩繪的卷軸畫,以宗教內容為主,與篤信佛教的藏民族游牧習俗息息相關。卷成一卷的唐卡比佛像便于攜帶,逐水草而居的藏族民眾無論走到哪里,隨時可以祈禱、供奉。關于唐卡的起源,眾說紛紜。一般認為,唐卡最早源自印度布帛畫及民間說唱用的掛畫。公元9世紀左右傳入西藏后,唐卡畫師們吸收了盛唐以來的中原文化和尼泊爾、印度的繪畫技法,形成獨具風格的繪畫藝術,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堪稱藏民族的百科全書。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