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看到丁原祿的漁船系列的作品,覺得與眾不同。他的漁船系列的特色就在于開拓新的題材,營造新的意境,進行筆墨與形式語言的創新,借助漁船這一物質載體,表現海邊漁民和畫家本人的精神和情感世界。
中國畫本質上是寫意的藝術,終極的追求是營造抒情詩的意境。畫家畫漁船的目的并不是機械地再現漁船的外形,而是借助漁船表現漁民的精神,抒發畫家的情感。簡言之,畫漁船實際上是要畫漁民的精神,畫自己的情感。起初丁原祿創作漁船題材的水墨畫,有時把漁民與漁船畫在一起,結果漁船與漁民都不夠突出。后來他完全舍棄了人物,只畫漁船。只畫漁船不畫漁民,如何表現漁民的精神?畫家采用擬人化的象征手法,像畫漁民一樣畫漁船,他筆下飽經風浪的木制漁船的造型,就像飽經風浪的漁民一樣簡樸、黝黑、結實、粗壯。同時他采用山東農民畫、剪紙等民間藝術常見的夸張手法,進一步強化了木制漁船包括各種細節稚拙、粗獷、渾厚、沉重的感覺,更貼近漁民的性格氣質。他還經常采用鳥瞰式的構圖,使那些點綴著幾只水鳥的成排漁船,在滿幅畫面上重疊“豎立”起來,令人聯想起漁民群體頂天立地的高大形象。雖然畫面上只有漁船沒有漁民,但是通過造型夸張、構圖獨特的擬人化的漁船,漁民的精神卻表現得更加含蓄有力,畫家熱愛漁民和漁船的情感也表現得更加深沉。
丁原祿的漁船系列為了開拓新的題材,營造新的意境,在筆墨與形式語言上也進行了大膽的創新。他的漁船系列以漁船為主體,嚴格說來不屬于山水畫范疇,但是在筆墨運用和畫面經營上卻與他的山水畫有一脈相通之處。他的山水畫筆墨取法范寬、龔賢諸家,似乎主要以他的家鄉山東日照的五蓮山等名山為藍本,山石累累,圓渾盤郁,抓住了當地山形地貌的特點。他的漁船系列也運用了類似他的山水畫的筆墨技法,尤其是積墨法,層層積染,圓潤厚重,也符合日照海邊漁船的造型特征。那些排列的漁船、纏結的纜繩、集束的罐子或漂子,組合成相當于山石累累的形狀,留白的海水則相當于山間的煙云流泉。不過,畫家為了表現木制漁船、麻制纜繩、陶制罐子、橡膠輪胎、塑料漂子等物體特有的肌理質感,也嘗試各種不同于一般山水畫的筆法、墨法、皴法。因此他的漁船系列既有類似山水畫的整體氣勢,又有木制漁船的具體細節,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適合表現漁船的獨特的筆墨語言。王鏞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