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史學家楊念群:康乾盛世是唯一真正的大一統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11-24
      解讀盛世大一統下的個體存在

      人物名片

      楊念群,男,1964年1月生于北京,“新史學”派代表人物,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目前主要從事中國思想文化史、清史研究,最新代表作有《何處是“江南”?——清朝正統觀的確立與士林精神世界的變異》等。


      何為康乾盛世?清朝士人的精神世界怎樣?11月19日,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副所長楊念群教授走進貴陽國學大講堂,解讀“康乾盛世”形成的奧秘,以及“大一統”之下知識分子的個體存在。

      講座篇

      刻著皇權烙印的康乾盛世與清朝士人精神世界

      在講座中,楊念群教授以“清朝統治合法性的建立”為切入口,辨析了“康乾盛世”形成的原因,以及與歷史上其他盛世之間的不同之處。他認為,“康乾盛世”在政令、文化等各方面真正實現了“大一統”,但這一局面是以傳統士人精神世界的崩塌為代價形成的,因而無處不深刻著皇權的烙印。

      歷史上唯一真正實現了“大一統”的盛世

      在楊念群教授看來,“大一統”是歷朝政治家潛心追求的目標,而以往政權都沒有真正實現“統一”。至于原因,一是權力分配不夠集中:朋黨、外戚、宦官、權臣、地方割據政權不時威脅著皇權的統治地位。但清朝通過高度的中央集權,做到了政令出于王者,完成了對疆域的廣泛拓展和完整控制。

      二是文化政策的不統一:盡管漢代就提倡“獨尊儒術”,但儒家長期以來并沒有轉化為實際的統治的政策,而是不斷與其他思潮爭奪文化統治權。更何況,很長時間內儒家作為一種主導的管理方式并未能夠深入到民間。南宋年間,由于大儒朱熹的倡導,立廟、祭拜祖先的特權由皇家下移到民間,私人立廟、撰寫族譜,設族長、族規的風氣大盛,宗族勢力在民間發展起來了。借助這一勢力,儒家在宋明以后才逐漸深入到底層社會。清朝統治者不遺余力地推行儒家思想,特別是扶持宗族勢力的拓展,通過對宗族的控制完成了文化政策的統一。

      歷朝各種政治弊端基本得以避免的盛世

      乾隆帝在70歲時曾寫《古稀說》,宣稱本朝避免了各朝難以避免的政治弊端,包括“強藩”、“外患”、“權臣”、“朋黨”、“外戚”、“女寵”、“宦官”、“奸臣”。楊念群教授認為,除了晚年“和珅案”,乾隆的這個論斷大致是可以成立的。這是怎么做到的呢?

      秦漢以來的朝代,多是皇帝與“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共同治理國家,也就是“皇帝-宰相(丞相)制”。這一制度運行1500年后,被明太祖朱元璋給廢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內閣制”,由一幫大臣共享相權。等到康熙時,他感到天下如此之大,怎么能知道真實的民情政風呢?于是,康熙開始讓地方臣子打秘密小報告,內容除了當事臣子和皇帝之外,沒有第三個人知道。君臣之間你來我往,把事情都商量好了才交給內閣奏議、照辦。這樣,內閣的權力不斷邊緣化,最后只能管一些邊邊角角的小事,皇帝得以完全把控權力。這就是密折奏報制度。

      隨著“宰相-內閣制”向“密折-軍機處”體制的轉變,康乾盛世的中央集權達到頂峰。

      猜疑心重的雍正為維護統治,還創造了一個機制:秘密立儲制。生前寫好接班人的圣旨,秘密藏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后,又復寫一件副本隨身攜帶,群臣都不知道這事。雍正猝死后,親信重臣找出皇帝隨身攜帶的密旨,和匾額后的圣旨核對。這樣,弘歷毫無爭議的成為了乾隆帝。

      此外,清朝采取了“因俗而治”,即“一國多制”的邊疆政策,還打破了“夷夏之辯”對少數民族歧視的傳統價值觀。既有效解決了邊防問題,也最終取得了政治統治的合法性。

      傳統士人精神世界近乎崩塌的盛世

      滿清以“夷族”入主中原,面臨著統治合法性的問題。事實上,明朝遺民以各種方式反抗清王朝統治。楊念群教授舉例說:在詩歌、書法、繪畫上,經常以“殘山剩水”的意境入畫入詩,書法上故意少寫一筆——以示家破人亡。這意味著,清政府的合法性遭遇到掌握著“道統”的士人、尤其是江南士林的反抗。

      楊念群說,為解決這一問題,康、雍、乾三朝采取了軟硬兩手。

      硬的一手就是大興文字獄。在歷史寫作、個人言論上有很多的禁忌,稍有不慎就因言獲罪,《四庫全書》總編撰紀曉嵐都不能幸免。因此,很多士人不敢有個性化的表達,明代還有很多自述,心情,對道、義理的了解,到了清朝則變成了年譜,就是流水賬。

      軟的一手:在皇帝親自安排干預下,啟動大型文化工程,將私人書寫轉換為國家工程,從而把對歷史的判斷標準集中到皇家手中。各種編纂工程啟動后,官修書籍達170多種,最為著名的是《古籍圖書集成》和《四庫全書》,各種農書、醫書、植物學等冷門學科的書籍也得以整理,史學和典章制度的編纂達到高峰。

      在國家編書過程中,征書成了禁書的幌子,很多對清朝統治不利的歷史文獻被銷毀;同時,鼓勵竄改歷史,以示政治正確;不停敦促地方上報禁書,從而培養了地方官僚控制輿論的嗅覺,地方官僚為迎合上意,甚至不惜故意制造冤假錯案。

      楊念群教授總介紹說,所有的文化工程,在清朝的框架下,都是政治的表達,而非一個單純的文化現象。軟硬兩手這樣一來,皇權意志滲透到士人的精神世界里,少有士人守護著“道統、良知、批判”的傳統精神世界。

      訪談篇

      不可盲目捧盛世 學習做知識分子

      記者:在我們通常的印象中,盛世就是“花團錦簇”。

      楊念群:盛世唯一被認同的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共同體這樣一個基本格局。事實上,盛世大一統對文化個性的摧殘非常嚴重,自由發揮余地非常小,看看“康乾盛世”就知道了,不可盲目的捧盛世。

      記者:現在人們看歷史,多是從“厚黑學”的使用角度來看的吧。

      楊念群:這就是個悲劇,曾國藩變成“厚黑”的鼻祖。歷史要馬上被用,這是有害的。但是沒辦法,大家都這樣想。而真正做歷史很清苦,太累了,不賺錢,不實用,也不受待見。我曾被學生問歷史有什么用,問多了也就火了,歷史是沒有用的,是無用之用,如果你要學馬上就用,那就別來學了。什么是“無用之用”呢?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在一個世界上真正崛起必須有一種歷史和文化的氣質。在世界上,人家真正尊重的是你骨子里的文明。所以歷史無用,但歷史得有人守著。

      記者:歷史學者不受待見,總被人認為是在影射歷史。所以您曾說過“21世紀中國已經沒有知識分子了”。

      楊念群:影射歷史沒什么壞處,這是知識分子的良知與擔當。所以我有一次在北京接受一個記者采訪,我就說我要學做知識分子,而不是學做滿天飛的所謂的公共知識分子——我覺得那很多都是明星秀場,那我就得旅行一些基本職責,比如說影射歷史就是學做知識分子其中的一個步驟,或者其中的一個表達。

      速寫篇

      楊念群:史學界“另類”之人

      楊先生才47歲,梁啟超的曾外孫、楊度的曾孫,按照他的說法算是出身半個世家,“小時候家附近住著很多著名學者,后面的鄰居就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史家、‘哈佛三杰’之一的任華先生。我們兩家是世交,我沒事就去任先生的書房隨意竄進竄出,隨手翻書?!彼F在都鬧不明白,為什么自己腦子里的這根筋就往人文歷史這方向走。上世紀八十年代,二十多歲楊念群便年少成名,在目前所任教的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里,大家索性叫他“楊少”、“楊公子”。

      就是這個身受正統教育的的“楊少”,卻有著“要將野狐禪的路子走到底”的世家子弟勁:少有歷史學家像他這樣重視文本寫作的文學性,還用小說的手法寫學術著作,從心理的角度來理解整個歷史的變化,認為歷史需要一種感覺主義?!皬囊婚_始就不斷有人在罵我另類,說我是非主流啊,史料不扎實啊,玩概念啊,就知道搬弄西方的東西呀。攻擊我的人之多,簡直就是萬箭穿心哪?!?br/>
      “我身上有一點優雅,有點叛逆;有點玩世不恭,有一點認真。這些你必須糅合在一起,太玩世不恭了就變成了紈绔子弟。太認真又太拙了,沒靈氣。所以人是很怪的。我呢,自稱是史學界的‘魔教’中人,招式有點像金庸小說里的魔教劍法,不是名門正派,但威力同樣很大?!笨梢?,我們在貴陽國學大講堂上中規中矩的楊念群,真是難得一見。

      “我性格張揚,但我知道什么時候該低調。我永遠知道自己的許文存在漏洞,套用的痕跡還有,文體敘述還不夠優美,史料整合方法運用還不夠。所以,在大的學術問題上,我要做的是恪守本分,把自己的東西做好。為此,就犯不著為一些事張揚了。我可是交過不少‘學費’才明白這一點的?!北緛砗苷J真講這話的“楊少”舌頭一滑又侃起來了,神情像個小孩。

      “我是娃娃臉,光看我的臉,看不出年齡?!彼f自己的心態就像自己的臉一樣不顯老,所以,每天晚上什么事都不干,就看電視劇,綜藝節目,再爛的也看,“但我要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男女之間的價值觀,包括歷史觀,甚至制作方的用心是什么,底線在哪兒。時代精神就是從這些地方感受出來的,不看行嗎?史學不得非是長袍馬褂的?!?br/>
      鑒于此,有人建議楊念群干脆把頭發全部染黑,以顯得更年輕。他不干,“就是染也要全部染成白色”,給出的理由是:“歷史是一門老年人的學科,歲數越大對歷史的體味越深。我20歲、30歲寫不出我中年以后對現實的感受與體驗。中年以后,心靈的磨礪多了,就覺得歷史最根本的就是對人性的把握,那么我就敢于對人的內心人性最深層的東西進行發掘。當然,對人性的理解一定要回到制度結構上來,形成心靈與結構的對話關系,否則就跟文學沒有差別了?!贝丝痰臈钅钊?,同時是一頭黑發的“楊少”,和一頭白發的“楊老爺”。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