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失衡的文物價值:陵墓保護的“馬太效應”存在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11-24
      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出于對“被惦記”的忌憚,有的文保工作者被迫“搶收”文物,將神道邊有可能被侵犯或被販賣的石像連根拔起鎖在庭院內。這種請文物大尺度配合的保護方式在引發人們質疑的同時,也讓人對文保工作者的無奈深深憂思:盜墓現象為何在有些地區屢禁不止,以至于被盜墓賊“忽視”了上千年的石像也成為覬覦獵取的對象。

      據說,由于近年來電視鑒寶類節目增多,人們對文物價值的認識普遍提高,因此陵墓遺址的盜掘情況愈演愈烈。從璞玉初現的角度來看,或許正是荒草中石像的文物價值不斷彰顯,才讓一些人經不起誘惑、以身試法干上了盜墓的勾當。只可惜這種文物價值說白了就是“市場價值”,當文物連同它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厚重一起淪落為可兌現的商品時,人們對文物價值的認識已經失衡了,文物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已被“市場價值”打翻在地,成為了貨幣的附庸品。

      在文物“市場價值”張揚的背景下,僅從文保單位及相關政府部門的角度來看,陵墓保護的“馬太效應”明顯存在:越是能吸引游客、能產生經濟效益的陵園保護得越好,甚至一磚一瓦都會以標牌等樣式彰顯出來;而游客罕至的陵園,門前冷落鞍馬稀,有價值的文物成為了沒媽的孩子,人們吝嗇地下撥著關愛,一些陵園被盜掘的悲劇便在此埋下了伏筆。


      但是,也切莫輕易地把陵墓慘遭毒手的板子統統打在相關文物管理部門以及執法人員的身上,僅僅指責他們保護不利、監管不利、懲處不利,實際上是有失偏頗的。加強管理無疑是應該的,但對于每一位公民來說,均衡價值認識、增強文物保護意識更為重要,因為地下文物不是相關管理部門的,而是全民的,推托文保責任不可取。

      在習慣于用價簽衡量價值的現實社會中,在我們聚焦于“看一下專家給出的市場參考價格”這類電視鑒寶節目時,在不知不覺中,對文物價值的認識日趨失衡,文物保護也難以落到實處。要知道,文物的價值是不可單純用金錢計價的,即便是一面銹跡斑斑的古代銅鏡也是不可再生的,因為我們無法讓時光倒流,讓千年前的工匠為我們再打造一面。用人民幣衡量文物價值的潛意識實際上也是一種無形的盜墓行為,因此,在嚴懲盜墓賊的同時,“無關者”也需反躬自省,時刻保鮮我們的文物保護、傳承意識,而不可將文物價值消解、庸俗化。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