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古沉船“西沙-華光礁一號”出水瓷粉盒千余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11-15
      ???1月14日電(崔力文 王 靜)海南省博物館將于15日館慶特展展出的“西沙-華光礁出水瓷粉盒”,在西沙-華光礁出水瓷器中,粉盒數量最多,足有上千件。800年前,這些中國之美已經越洋旅行了。

      800多年前的南宋時期,一艘滿載陶瓷、絲綢、香料的中國商船從福建泉州港出發,沿“海上絲綢之路”南下,不幸遭遇強風,在距離海南島180多海里的西沙永樂群島南部觸礁沉沒,這就是我國迄今發現的航行最遠的一艘中國古代商船———西沙華光礁Ⅰ號沉船。2007年,中國國家博物館、海南省文體廳等單位聯合在西沙華光礁進行發掘,共計出水1.1萬件珍貴的南宋瓷器。其中粉盒數量最多,足有上千件。

      粉盒圖案富于變化,其中有折枝牡丹、蓮花、六星花卉、七星花卉、團花、菊瓣、蓮蓬、針葉紋和釉面冰裂紋等。粉盒里外施青白色釉,釉色白中泛青,透著一種質樸天然的美感。其中,折枝花是截取樹木花朵的一支或數支,來構成一種單獨的紋樣,這一花型流行于宋至清代,多裝飾在盒、碗等器物上,它在盒蓋中充分體現出一種均衡、活潑的形式,不受周圍紋飾的影響,適用性較強,成為一個主體紋飾。以上器物似為福建境內的德化青白瓷窯燒于南宋年間的產品。

      粉盒是古代婦女存放脂粉的化妝盒(有時也用作香盒和油盒),是古代婦女閨房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一般置于較大的妝龕內。中國婦女使用妝粉至少始于戰國時期,在唐代已非常流行。


      從西漢經唐、宋時期,我國先后開通了陸地和海上兩條“絲綢之路”,進行對外貿易,瓷器就是主要的貿易商品。居于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要沖的南海諸島蘊藏著豐富的水下文化遺產,是中國人最早到達和最先開發南海諸島的見證。

      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本應是中國女子妝龕中的心儀之物的粉盒,跨越重洋,攜同古老的東方文明一起駐足在遙遠的異國他鄉……而這批沉睡800年今又有幸浮出水面的西沙——華光礁沉船出水瓷驗證了這段“美麗”的旅程。(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