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年古沉船“華光礁Ⅰ號”15日海南博物館特展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11-13]
???1月11日電(崔力文 章佩嵐)11日,記者從海南省博物館獲悉,海南省博物館將于三周年館慶(即本月15日)舉辦“大海的方向——華光礁Ⅰ號沉船特展”。
“大海的方向——西沙華光礁一號沉船特展”是海南省博物館為館慶而推出的特別展覽。屆時,南海西沙群島華光礁邊800年的古船將“重現光華”。
華光礁Ⅰ號沉船從“被發現”到即將與觀眾“見面”不覺已有15年。
1996年,海南省瓊海市潭門漁民在西沙群島華光礁環礁內側發現一艘古代沉船。
1998年西沙群島水下文物普查,國家博物館和海南省文物部門試掘,出水文物1800件并出版《西沙考古》學術報告,確認該沉船是我國南宋時期海外貿易的商船。
2007年3-5月和2008年11-12月,經國家文物局批準,由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和海南省文體廳共同承辦實施西沙群島華光礁一號南宋沉船遺址發掘項目。出水文物萬余件。對古代木質高保水船體進行完整記錄、逐層拆卸、分件出水511塊,科學保存并長距離運送返回。目前正在進行脫鹽、脫水定型等保護處理,最終完成船體復原和陳列展示工作。
中國南海海域與地中海、加勒比海并稱世界“三大沉船墳墓”,海底埋藏著大量歷史文化遺產。水下沉船是水下發現的最大文物,是水下古代船貨的承載體,也是古代造船工藝及遠洋航海技術的完整體現,其文物價值之高、提取及保護難度之強,遠遠超過某個單件文物。
華光礁一號古代沉船豐碩的發掘成果再現了中國古代海上貿易發生的年代久遠,中西方文化交流、貿易往來源遠流長;證明了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的神圣領土,海南島及南海諸島在海上絲綢之路的避風港、補給站、中繼站的重要地位。
據悉,展覽內容為五個部分,回答了華光礁一號的沉沒原因;華光礁一號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華光礁一號的樣子;船上承載的貨物以及沉船是如何發現、打撈等問題,解讀神秘的水下考古。
展覽形式設計別出心裁,如模擬華光礁一號沉沒地展現的是一個壓縮空間,墻面采用大幅的海底噴繪寫真,結合天花上的水紋投影燈、地面的海沙與幽暗過道上空放置的猶如船體殘骸的巨大木構,營造海底的神秘氣氛。
海南省博物館工作人員坦言,展覽主體的沉船、瓷器等由于在水下埋藏時間久,船板或糟朽嚴重,或被生物腐蝕;瓷器表面形成堅硬致密難以去除的珊瑚和鈣質生物沙凝結物,脫釉嚴重?!罢蛊凡簧蹙?、品種較為單一,使得該展覽不同于以往的文物展,便另辟蹊徑,在展覽創意和形式設計上下功夫?!?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