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與中國一樣,有著悠久的“飲茶史”,甚至以茶道而聞名世界。與中國茶具的飄逸與寫意相比,日本的茶具或許更具有一種細巧與婉轉的東方氣質。近日,筆者拜會了東瀛游學歸來、并有5年日本古玩店工作經歷的瓷器藏家崔紹松,聽罷他的娓娓道來,這來自異邦的陌生工藝竟變得熟悉而可親了。
與中國人喝茶的習慣不同,日本人喝茶多用里外掛釉的瓷壺,“提梁壺很少,基本都是歪把壺,而且壺嘴一律朝左?!倍毡救藢χ袊鴤鹘y茶器紫砂壺的“冷淡”是崔紹松在國內未曾想到的。崔紹松曾在游訪時特別留意到,遍藏中國奇珍的日本博物館中竟從未出現過紫砂壺的身影,而他帶去作為禮物送給日本友人的紫砂壺也遭到了客氣的“冷遇”?!叭毡疽灿小仙啊?,叫作‘朱泥’,顏色非常鮮艷,但我拜訪過的日本人卻沒有一家用這種‘朱泥’壺泡茶的,倒是我自己很便宜地花了1000日元買回了一把?!?br/>
日本友人在解釋不喜歡紫砂壺的原因時,以“不便清洗”、“保溫性差”作為解釋,但崔紹松卻從中感受到了日本工藝的“排他性”?!叭毡镜膸状蠡始腋G廠是絕對不受外來影響的,想在‘九谷’找到一點中國元素,比如說‘龍’,那是不可能的?!边@種“保守”在另一個意義上可以視作對傳統的堅守。日本的手工藝多以小作坊的形式集中在九州等地,受到國家的保護與重視,有著嚴格而有序的傳承?!坝行┘易迨炙噦髂胁粋髋?,而且七八十歲還在做工的老藝人比比皆是,他們珍視、守護著自己的‘核心’手藝,因而有許多繼承人到了六十歲尚未接收到來自父親的‘真傳’?!贝藿B松就曾訪問過一個日本陶瓷廠,忙于做工的老師傅連最基本的程序也不愿多講。
日本傳統手工藝中創新很少,比如日本茶具上的傳統繪畫題材“百人一首”,在茶壺上繪制一百個小倉時代的人物與他們各自的箴言,一百個人物,上千個字,細致程度可以媲美微雕藝術,而令人驚異的是這種題材在漫長的流傳過程中幾乎從未發生變化。同時日本茶具的精美也令崔紹松感嘆不已?!叭毡居袊栏竦囊幎?,一個茶壺只能配五個茶碗,而一個碗最少要繪制半年,那么一套茶具要畫兩年多,一筆一畫絕不潦草?!倍勒諅鹘y,制成的茶具上一般標有窯廠的名稱,“大師之作”一般還會有藝人名字的落款,“我見過最多的,一個杯子上落了三個人名,有些徒弟會將師傅的名字落在自己之前”,而由于日本嚴格的立法,絕對不會出現冒名頂替、張冠李戴的現象。
但要說到最令崔紹松印象深刻、念念不忘的,還是日本人對待手工藝乃至對待生活的那種簡樸的精神?!啊髱焸儭┲吓f的圍裙,純樸、平凡得甚至讓人無法置信這一件件國寶級精品竟出自他們之手?!贝藿B松曾去過日本皇家窯廠“桔及”觀摩,他們燒制的瓷器,不僅是手拉坯的,甚至連機器都還是腳踏的?!芭魈ピ奖∧嗔显较?,我曾用卡尺量過,他們的坯胎最多不超過兩毫米厚?!比毡救说馁Y源保護意識極強,“他們到中國唐山購買陶土,因為他們自覺本土資源的有限?!边@讓崔紹松想起了某次游歷景德鎮,發現連電線桿子都是青花瓷制成,使用資源之“慷慨”,讓他不勝唏噓,感慨國人在資源節約意識上與日本人的差距之大。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