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都”復原宋代開窯儀式 鈞瓷文化民間自發傳承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11-07]
禹州11月6日電(賈真真)“窯火凝珍,辛卯年戊戌月乙丑日, 大宋官窯鈞窯開窯儀式現在開始!”隨著監窯官的一聲令下,6日,一場由“鈞都”——河南省禹州市民企復原的宋代開窯儀式在當地隆重舉行。
儀式現場禮樂齊鳴,開窯者需先燃香敬祖、金爵獻酒,隨后才可迎“御鈞出閨”。觀眾親眼見證一人多高窯門打開,窯工們戴著厚手套從高溫窯室內,逐個快速捧出圓形匣缽置于地上,從中取出尚燙手的鈞瓷成品,釉色喜人、造型各異。由監窯官一一鑒定,去次存珍。
據老窯工鄭現介紹,該窯是傳統的柴窯,一窯能燒百余件鈞瓷,不成者十之八九,殘次作品即使心疼也要一一砸掉。窯側前方的池子中,一池鈞瓷碎片“鑄就鈞魂”。千挑萬選剩下的幾件中,要選出“窯魁”,“黃袍加身”。
該企業負責人苗峰偉稱,復原宋代開窯儀式是為傳承一種求真去繁、世代傳遞的制瓷精神。
據了解,除了官窯遺址博物館之外,禹州亦有數家民營鈞瓷企業擔起鈞瓷文化傳承的責任,或建“鈞瓷窯爐博物館”,或建立“官窯瓷傳承基地”,另有仿宋“開窯儀式”和鈞瓷文化村藝術館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至今年上半年,到神垕鎮觀光賞瓷的外地游客達90萬。目前,禹州有160家鈞瓷企業,年產量230萬件(套)。
鈞瓷為中國五大名瓷之一,始于唐,盛于宋,產于河南禹州,因其“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且“窯變無對”而“鈞瓷無雙”的獨特魅力,自古以來廣受青睞。唐玄宗曾令“鈞不隨葬”,宋徽宗時有“不準民間私藏”之說。
鈞瓷開窯,從古到今一直是鈞瓷燒制技藝中最重要、最神秘、最激動人心的部分,被許多鈞瓷藝人視為傳世絕技,秘不示人。此次開窯儀式是“第七屆禹州•中國鈞瓷文化節”活動的一部分,另有鈞官窯址博物館開館、中國鈞瓷發展論壇等活動。(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