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產業如何轉型創意產業?打造全新產業模式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11-03]
10月26日晚,2011上海國際創意產業活動周在申城著名的紅坊創意產業集聚區拉開帷幕。作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年度創意盛事之一,本屆活動周以其豐富多彩的展會、論壇、大賽、工作坊等活動,不僅成為國內創意企業展示豐碩成果、宣傳和交流的平臺,而且以其新概念、新視角,探求發展新模式而受到國內外創意機構和專家的關注。
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創意”從概念到實踐、從西方到中國,走過了不斷尋找自我的蹣跚之路。同樣,上海的創意產業也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本地特色的發展之路,如率先在全國開創的創意園區建設與歷史保護建筑相結合的發展模式。自2005年活動周創立以來,上海乃至全國的創意產業發展一直保持高水平增長,創意時代的來臨,使得技術和資本已經不再是驅動經濟發展的唯一要素,“創造無形價值并主導經濟運轉”已成為趨勢。時至2011年,在創意產業高歌猛進的同時,如何以文化為源泉、科技為支撐、產業為依托、“探求創意產業發展新模式”自然成為本屆活動的重要內容。
記者注意到,在本次活動重點舉辦的“四大展”——上海創意產業博覽會、上海國際主題樂園產業展覽會、創意生產力上海設計新模式展、紅坊ZAI設計展中展示的“創意生產力”的主題理念,探索創意與科技、文化、市場和制造業融合的新的產業之路,不僅對上?!皠撔买寗?、轉型發展”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將給全國產業界轉型升級帶來啟迪。
前瞻
主題樂園將面臨
新的競爭格局
據普華永道研究報告數據,中國內地今后五年在娛樂及媒體方面的收入將達到1330多億美元,而且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遞增。據統計,中國內地現有各類主題樂園及影視基地共約3000多家,每年吸引游客數億人次,每年新增投入200多億元,游樂產業正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時期。但另方面,一半以上的樂園經營效果不夠理想,重要原因之一是大部分項目同質化,缺乏特色,缺少差異化和原創內容。
隨著迪斯尼項目落戶上海并正式啟動,上海迪斯尼首期投資就達245億元。這預示今后數年中國的主題樂園產業將面臨主題創新、技術升級、引進消化、重組兼并的競爭格局。一方面,國內主題樂園在整合資源、提升價值、對接需求、促進交易方面迫切需要創出新模式,這無疑為國內主題樂園投資運營商帶來契機,同時,也將為國際上特色主題樂園項目進入中國,以此開發經營的機構帶來巨大商機。
為適應這一發展趨勢,主辦方這次特在上海國際展覽中心舉辦主題樂園展,旨為主題樂園上下游全產業鏈集中展示交易。華特迪士尼、上海游藝工程公司、深大智能科技、杭州創意設計中心、河馬動畫、水晶石、動景展示等主題樂園配套產業紛紛到場。展覽特別將文化創意產業和旅游產業進行了聯動,作為中國主題樂園轉型提升的助推器,數碼技術、3D4D視像技術、影視動畫、智能化技術、規劃設計、主題演繹這些創意要素在這里得到集中展現。
據悉,在主辦方組織下,數百位中國主題樂園方面的投資商、集成商,商業及旅游地產方面的投資商、開發商以及文化創意旅游方面的產業投資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人將來到現場,與國內外參展的各類主題樂園投資運營商進行投融資及合作開發經營的路演和洽談。
戰略
看傳統產業
如何轉型創意產業
在上海紅坊創意聚集區舉辦的“創意生產力上海新模式展”,通過典型案例,突出展示上海創意產業近年來所呈現出的新氣象新趨勢。其中,“創意設計與傳統產業鏈的融合增值模式”、“以設計為核心打造自主品牌的跨界經營模式”、“創意商品化的全產業鏈打造模式”、“融合型平臺服務體系和運營模式”等二十種全新的模式,大有戰略性和前瞻性。
比如,以實業為依托的大型企業集團——上海紡織(集團)有限公司,上世紀90年代,面臨產業轉型,廠房閑置的困擾,創意產業園的模式成為其突圍的一種方法。其間上海紡織走過從閑置廠房的簡單租賃到都市型工業樓宇轉而發展為創意園區的曲折道路??梢哉f經歷了“簡單出租養人經濟、適度改造補貼經濟、工業園區規模經濟、創意園區時尚經濟”的四個發展階段。到2005年,上海紡織所打造的創意產業園區在此時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蛻變,集團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產業特點和優勢,把“設計理念”、“時尚產業”與之結合形成了符合現代紡織業發展需要的完整產業鏈,很快組建了時尚產業發展公司,把上海紡織旗下的服裝服飾品牌開發、“一節一周”(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上海時裝周)、會展服務以及有一定規模、形象和影響力的時尚創意園區等優質資源,全部集聚起來,進行集中打造、集成運營。
在形成向高端發展的產業平臺中,上海紡織成為由制造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的載體。如不惜重金打造的高端服飾品牌Prolivon,而EY作為潮流服飾品牌,在年輕消費者心目中占據了一席之地。他們借助上海時裝周和上海國際服裝服飾文化節平臺與世界接軌,將傳統制造業與紡織時尚產業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為擴大上海紡織發展時尚產業的影響,時尚公司還積極探索與有關專業機構合作,今年已攜手現代人劇社、M50表演工作坊,聯合制作出品了百老匯的經典名劇——《我會在半夜之前回來》,以及原創獻禮話劇《國家安全》,在創意產業中又向新領域邁出了大步。
申城的文化創意產業是從由原春明粗紡廠即今天的M50創意產業集聚區初露端倪的,11年彈指一揮間,可喜的是,今年7月20日,M50再次進行改制,正式易幟為上海M50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一家園區變為一家創意企業,這在上海創意企業組織架構中堪稱首家。
聯合
長三角創意產業大協作
創意產業在長三角地區的發展方興未艾。由于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的高度融合性和協作性,使得長三角地區創意產業發展的目標構建、模式機制、發展要素等存在高度的互補性。記者注意到,身邊就有很多“立足上海,服務長三角”的典型案例,比如上海創意產業中心正在與江蘇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合作打造昆山設計公共服務平臺,在當地政府每年投資5000萬作為設計扶持基金的前提下,引入上海優秀工業設計企業幫助昆山制造業轉型升級。
所以,本屆活動周憑借多年積累的社會與行業影響力,架設起長三角城市創意產業協同發展的橋梁。昆山、嘉興、紹興、義烏等長三角地區經濟百強市縣將在當地政府的積極支持下,與上海聯動,雙方將就設計項目外包、品牌重塑、產業扶持等方面展開交流與合作。同時,在主會場紅坊,舉辦形式多樣的創意工作坊,邀請國際知名專家學者,為長三角城市,也為上海各區創意產業發展坐堂問診、出謀劃策。
記者獲悉,由上海牽頭,一個由南京、杭州、蘇州、寧波等22個長三角城市及下屬區縣合作共建的“長三角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已在組建中。此舉采用自愿發起、自由參與的“聯席會議”運作機制,是跨省域的非官方組織,不隸屬任何部門,旨在加強各聯盟成員聯系與溝通,相互學習、研究、借鑒文化創意產業新經驗、新方法。每年度,由各成員單位共同推選出一個輪值主席城市,并由該城市文化創意產業主管部門負責聯盟相關工作。上海創意產業中心作為“長三角文化創意產業聯盟”的主要發起單位,擔任成員招募、事務協調、活動安排等所有籌備工作。
上海國際創意產業活動周已經舉辦七年,見證了上海創意產業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的巨大發展。經過市場化的實踐摸索,逐漸走出了適合自身的發展之路。與歷屆理念性引導和文化性包裝相比,2011活動周更加注重為“產業載體”本身帶來的實踐價值,力求在活動構成與表現形式上改革創新,全面闡述“創意生產力”這一核心主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