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成都雙年展成全民盛會 一月吸引觀眾超27萬人次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11-01
      曾經專屬于藝術小圈子的雙年展,在成都“變身”為一場全民盛會。

      9月29日開展,免費對公眾開放,截至10月30日,本屆成都雙年展吸引觀眾超過27萬人次。甚至應觀眾要求,原定于10月30日閉展的三大主題展覽將延期至11月6日。

      如何讓藝術走出小圈子?藝術如何變身為“城市名片”?成都雙年展正在答題。

      ——編 者

      四川成都,東區音樂公園,成都雙年展。

      一位參觀者站在油畫《彼岸桃花》前,隔著防護帶,上身前傾、脖頸伸長、仔細打量,近些、再近些……他一面努力保持著對藝術的探究姿態,一面似懂非懂地喃喃自語:“這桃花可真艷麗?!?br/>
      此刻,油畫作者周春芽正在成都藍頂藝術區的工作室里,饒有興致地翻閱有關本屆雙年展的報道,毫不掩飾欣喜之情:“以前,能看到我作品的普通老百姓太少了,雙年展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觀眾去得多,媒體報道也多?!?br/>
      同樣欣喜的是成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川。自2001年設立,今年首次由政府推動,成都雙年展在1個月內吸引觀眾超過27萬人次,這意味著雙年展成為成都的一張“藝術名片”,已經具備“群眾基礎”。

      我或我們?

      開幕第一周,就吸引觀眾16萬人次

      “進去看看,成都雙年展就在這里?!?br/>
      “雙年展是什么?”

      “藝術展覽,聽說里面有畫?!?br/>
      “畫?哦,那是好東西,去看去看?!?br/>
      雙年展開幕當日,總策展人呂澎在東區音樂公園門口,遇見一群正在散步的老太太,如此討論成都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當代藝術盛會。

      被她們認為是“好東西”的畫,在“溪山清遠:當代藝術展”板塊展出,只是本屆雙年展的一個主題展覽,另外還有“謀斷有道:國際設計展”和“物我之境:國際建筑展”兩個主題展,以及16個特邀展……這些信息,這群普通的老太太或許并不清楚,即使清楚,也不一定能理解其中寓意。

      她們走進雙年展的邏輯只是“藝術=好東西=應該看”,生動質樸得讓呂澎記憶深刻:其實對于藝術,最尋常的老百姓,潛意識里也有著好奇、尊重和向往。

      8天后,呂澎收到來自雙年展組委會的統計數據,再次感受到“藝術正在這座城市炸開”的熱情:9月29日開幕至10月7日晚,僅國慶黃金周一周,雙年展吸引觀眾16萬人次?!巴耆鑫业念A期?!眳闻焯寡?。

      展覽期間,雙年展組委會在現場隨機調查:受訪的50名參觀者中,就有38名從未觀賞過雙年展等藝術展覽?!凹幢沣露?,大家來看一看,覺得很熱鬧,知道藝術展覽原來是這樣的,就已經很好了?!眳闻鞛楸緦秒p年展的公共性打了90分。

      他最愛坐在東區音樂公園展區內的仿古茶鋪里。茶鋪正對著扶手電梯,電梯的一端,常常是到了下午四五點快閉館時,也仍在排隊入場的觀眾們;茶鋪被3張貼在墻上的巨型海報包圍:“溪山清遠”、“謀斷有道”和“碧山計劃”(特邀展覽)。

      這位總策展人目送著入場的觀眾們,或三五成群,或形只影單地走進某個展廳,他也許還在心里猜:他們有在仔細打量嗎?抑或只是魚貫而過?

      在他視力范圍之外的另一方空間里,一張大幅海報:“ME,WE.”(“我,我們?!保?,仿佛在提問:藝術家表達“我”的藝術能否讓“我們”老百姓享受?

      蘋果或南瓜?

      藝術應該是越界的,打開人們的想象力

      “這是什么玩意?”

      “是蘋果吧?!?br/>
      “不是,是生了蛀蟲的蘋果?!?br/>
      在本屆雙年展上,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的“南瓜”雕塑引來一番別致的解讀。

      像這樣令人啼笑皆非的想象并不少見,也有觀眾直喊“看不懂”,在留言簿上寫道:“原來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捉摸不透”。

      周春芽有著藝術家的堅持:藝術如果完全按照大眾已有的審美標準展現,就無法發展了,“藝術家總是要往前多走一步,藝術普及不是畫讓所有人都能看懂的畫,而是幫助大眾理解藝術家的作品,讓他們形成對藝術更豐富的理解?!?br/>
      在呂澎看來,普通觀眾必須要接受“不懂”的洗禮,“藝術應該是越界的,越出我們的日常習慣。越出去之后,大眾看到了,吃了一驚,于是朝邊界邁出一步;藝術再越一次界,觀眾再往下一個邊界靠近。人的思維、想象力和精神世界就這樣被打開了?!?br/>
      《無題》、《紅梅》等藝術作品能否打開參觀者的精神世界?呂澎不敢肯定。但他肯定的是:“藝術影響著每一個人。觀眾看了,即使永遠不談論、不思考,但一想到藝術,刻在心靈上的記憶就會被激活,就會產生影響。這是一個緩慢卻自然的過程?!?br/>
      展覽上的留言簿泄露著每一個被影響了的精神世界。有人由衷感嘆“原來藝術離我并不遙遠”;有人在“溪山清遠”里迷失,卻“萌發出一種新的生活概念,將帶著它,創造我的作品”;有人被“謀斷有道”觸動,“印象最深的是《無?!?,無常是生與死的約定,是今生與來生的界限”;有人沉浸于“物我之境”,“突然很想家!看著這種街道,想起童年生活”……

      影響甚至超出了理解藝術本身。觀眾看不懂展品,周春芽反思:“我們的藝術公共教育缺位了”;參觀者缺乏觀展禮儀,當地媒體率直地提醒《藝術展場不是“火車站” 素質!素質!》;為保證展品安全,組委會在原本開放展出的藝術品前加設防護帶,參觀者質疑:我們何時才能和藝術品“零距離接觸”……

      “看到了、談到了、享受到了、被關聯到了?!眳闻烊绱丝偨Y藝術正在對每一名參觀者發揮的影響力。

      文化服務或城市名片?

      藝術的普及推廣,能演變成城市的符號和注腳

      曾經專屬于小圈子的雙年展,正在成都“變身”為一場全民盛會。周春芽認為,成都市委、市政府在其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不僅投入扶持資金,更調動各方資源進行立體宣傳?!罢姆樟Χ鹊搅?,老百姓的參與度就高了?!敝艽貉空f。

      在李川眼里,雙年展不是普通展覽,由政府推動,不僅有利于藝術在更廣泛的范圍內普及推廣,更能演變為一個城市的符號和注腳,提升城市的文化氣質,為成都打造“中國文化創意產業鼎立之城”奠定又一個基石。

      自開展以來,李川忙著陪客人穿梭于三大展覽之間,不少來取經,還有一些“登門”考察展覽所在地東區音樂公園。這個由老工業廠區改造的“音樂互動體驗消費”聚集區,與雙年展互動,雖開幕不久,但已被帶旺了人氣。

      閑下來時,這位官員總去逛位于工業文明博物館的建筑展。在“策略東村”展區內,他一遍遍打量“林盤城市”、“城市廚房”、“街畝城市”、“空中多層公寓”等設計模型,無數次在心中想象一座“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模樣。

      “策略東村”是政府的“命題作文”,邀請12家國內外建筑事務所對成都規劃建設的文化創意新城——成都東村進行設計重構,設計內涵緊扣成都的未來發展目標“世界現代田園城市”。這個目標,也正與建筑展“物我之境:田園/城市/建筑”的主題內涵不謀而合。

      這其實是各方的“有謀而合”:既然雙年展能成為“城市名片”,為什么不將城市的特質展現得淋漓盡致?正因此,本屆由政府集各方之力而辦的雙年展,從總主題“物色·綿延”,到分主題“溪山清遠”、“物我之境”,都直指田園生活的愜意與悠閑?!皩τ谡k雙年展而言,一定要選對主題?!崩畲ㄕf道。

      “雙年展是否已成流行的城市營銷手段?”有媒體如此提問。呂澎認同其中蘊含的巨大機遇,但成功的秘訣在于“專業化的運作”和“國際性的營銷經驗”。這位和政府打了好幾個月交道的策展人坦承:在這兩方面,無論政府還是策展人,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磨合、學習、甚至妥協。

      周春芽則說:“關鍵要堅持,兩年后怎么辦?四年后怎么辦?能不能把全世界最好的藝術家吸引到成都來?能否將它辦成中國最好的藝術盛會?”

      對于將在11月6日延期閉幕的成都雙年展而言,題還沒答完,新的提問卻已然開始。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