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司司長:文化產業供求失衡現象嚴重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10-25]
從“十五”時期開始,其他產業門類大都是供大于求,但對文化產業來講,供求失衡現象很嚴重,是求大于供的現象。
我們的文化產業起步比較晚。我國文化長期以來受前蘇聯模式的影響,由國家控制、主導,只提事業不提產業,國家給多少錢,辦多少事情。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百廢待興,人民的衣食住行是主要的,文化產業的建設提不上議事日程,也就是國家經濟的大盤子里錢花得差不多了,最后剩一點向文化口象征性地意思一下,以前文化一直不是國家重點考慮的領域。
國家經濟發展到今天的水平,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開始從邊緣向舞臺中心走來。但目前文化產業方面的法規建設、市場機制、運營管理等各個方面與理想狀態的差距還是相當大的。文化產業被正式提出來是在我國第十個五年計劃。2010年全國人大第一次把文化產業的發展作為全國人大年度重點監督的工作。
原來衣食住行是一個主要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以后,不管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人們對精神文化都有著共同的需求。如果按照西方國家文化方面的消費占家庭收入總支出的比例來看,我們的差距還太大。西方國家的家庭總支出的15%到18%是在文化方面,我們國家現在還在個位數。按照2008年的統計,2007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是6000多億,我們測算了一下,如果按照15%到18%的比例,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應該是4萬億左右。當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時,文化消費的需求會保持比較快速的發展;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專家認為人們對文化的需求將會出現井噴。如果按照15%到18%的水平,我們2010年文化產業增加值應該有5萬億才正常,但實際上我們只有1.1萬億,說明這塊的需求還是很大的。
劉玉珠(宣講人為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司長)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