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文化產業:國家戰略的新境界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10-18
      文化凝結著歷史,文化開拓著未來。神州大地蓬勃發展的文化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短短十年間,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形成一個全新的產業,達到1.1萬億元規模,占GDP的2.75%。

      2009年國務院頒布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首次將發展文化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提出把文化產業培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文化航母起航,做大產業聚焦點

      案例: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源于1953年組建的江蘇人民出版社,融圖書、報刊、電子音像、網絡等出版物的出版、發行、對外貿易于一體,是中國出版行業的龍頭企業。自2007年轉制以來,鳳凰集團營業收入每年增長10多億元,2010年達142億元,總資產接近200億元,凈資產超127億元,成為出版業首家資產、營業收入、凈資產均超百億元的企業。

      文化企業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其規模和實力,決定著文化產業發展的總體質量和水平。十年前,當中國加入“WTO”時,中國的文化企業只是“小舢板”,與國際知名的文化“航母”難以抗衡:我們全部院團的出口演藝收入比不上加拿大的一個馬戲團;我們全部出版企業的出口產值抵不上一個德國貝塔斯曼集團;我們全部傳媒產業的海外營銷收益比不上一個默多克新聞集團……

      從那時起,中國人就深深地意識到:只有占領市場,才能占有話語權;市場份額越大,國際影響力才越大。十年來,中國文化體制改革,從戰略上,把做大做強文化企業作為一項緊迫任務,傾力打造一批有實力、有活力、有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從戰術上,積極推動條件成熟的文化企業上市融資,鼓勵并購重組,形成了一批文化產業的中堅力量,中國的“文化航母”雛形已具,開始起航:

      26家文化企業在A股市場和H股市場上市,僅2010年就實現融資額104億元;

      各地整合成立了46個演藝企業集團,區域性龍頭演藝企業在發展壯大;

      2010年,全國經批準成立的120家出版業集團,資產總額3234.2億元、主營收入1785.8億元,在書報刊出版和出版物發行領域所占比重分別達73.5%和53.8%,“行業龍頭”的地位與作用初步顯現;

      出現一批總資產和總銷售收入超過百億元的“雙百億元”大型文化企業——2011年入選的第三屆“文化企業30強”,其平均主營收入、稅前利潤、凈資產都比第一屆翻了一番……

      當今中國已有共識,文化產業是朝陽產業、綠色產業,“十二五”期間將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支柱性產業,占GDP的比重將超過5%。

      文化消費發力,轉變方式的新支點

      案例:民營休閑旅游文化企業——杭州宋城,是最早享受到國家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的“及時雨”,2010年作為“旅游演藝第一股”成功登陸創業板,募集20億元人民幣。從此,小園子做起了大文化,“主題公園加演藝”的模式從杭州復制到了武夷山、泰山等景點。目前,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累計演出12000余場,接待觀眾2800萬人,2010年演出主營收入4.45億元。

      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再次讓人們看到了文化旅游的“井噴”,全國共接待游客3.02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8.8%;實現旅游收入145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1%。

      文化提升旅游,旅游傳播文化。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相得益彰,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桂林的“印象·劉三姐”,到河南嵩山“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從北京的“功夫傳奇”到上海的“時空之旅”等一系列大型文化演出節目,已經在與旅游市場的結合中體現了市場價值。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場。

      以旅游為代表的文化消費開始發力,成為啟動內需的新支點?,F在,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4200美元,居民消費正由生存型、溫飽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轉變,旺盛的文化消費需求將刺激文化產業的新一輪發展。

      長期以來,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和出口在過去30多年中是并駕齊驅的“主動力”,相形之下,消費拉動似乎總是慢了半拍。按國際經驗測算,我國每年文化消費可達4萬億元,但實際消費不足1萬億元,巨大的文化消費潛力和產業發展空間有待挖掘,文化產業將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發力點。

      文化業態多樣,占據發展制高點

      案例:2012年倫敦奧運會吉祥物的宣傳片,出自中國水晶石公司——其實從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貫穿整場的“卷軸”影像到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鎮館之寶“會動”的《清明上河圖》,水晶石公司以精巧的創意,讓文化和科技完美融合,帶給觀眾巨大視覺沖擊,這種跨越時空的創新展播方式,也使水晶石公司獲得近億元的收入。

      現代科技深刻改變了文化的生產方式、傳播方式和消費方式,也賦予文化產業新的內涵、新的功能和新的形態,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后發優勢。

      近年來,中國文化產業新業態迅速發展,數字出版產業總產值從2006年的200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900億元,年均增速超過45%;2010年國產游戲產品出口規模比2009年增長116%;三網融合已經有了實質性的推進,國家專門成立了三網融合的協調小組,并且確定了三網融合的總體方案和試點方案及12個試點城市……

      這些文化產業的新業態,在運用最新科技成果發展文化和推動文化科技創新方面具有天然的敏感和優勢,適應了當代科技發展的新趨勢,將搶占文化發展制高點,形成新的文化創造力和競爭力。

      同樣,當文化創意融入傳統產業,不僅可讓傳統產業重放光彩,也可讓中國制造和加工業大有希望。

      專家們指出,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制造業大國地位已初步確立,20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但要從制造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需要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的雙提升。植入民族文化“基因”,將會提高物質產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為調整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開辟了發展的新的途徑和新的境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