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聯原副主席仲呈祥:文化自覺,點亮精神燈塔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10-14]
文化價值:如何看待主流和多元——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深度調研系列之三
“我們面對著開放的、改革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盛世,面對著民族的文化建設,都應該具有時代的擔當意識和對人民、對歷史、對未來負責任的態度。我的經驗和態度就是文化化人、藝術養心、重在引領、貴在自覺?!薄俪氏椋ā栋朐抡剝炔堪妗?011年第10期)
文化自覺:點亮精神燈塔——訪中國文聯原副主席仲呈祥
價值建構貴在文化自覺
記者:您一直提倡“文化自覺”,它對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文化價值有何意義?
仲呈祥:胡錦濤總書記在今年的七一講話中指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必須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著眼于提高民族素質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進文化改革發展。
文化自覺是費孝通先生較早提出的。他在近一個世紀的文化感悟后覺察到:“我思來想去,文化的接力棒上要鐫刻四個字,就是文化自覺?!比祟愂歉呒壭螒B的理性的情感動物,文化是用來堅守獨特精神家園的,是人類的獨特存在方式。所以,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覺才能實現真正的、充分的文化自信;只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才能達到真正的文化自覺;而只有文化既自覺又自信,才能真正走向文化自強。
記者: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內涵有哪些?
仲呈祥:文化自覺就是要自覺意識到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意識到文化在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中的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意識到文化建設必須著眼于提高民族的精神素質和塑造高尚人格。文化自信有三層含義。第一層是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充滿自信。它凝聚民族,使中華文明在世界幾大文明中唯一不斷檔。第二層是要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文化充滿自信,比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和抗震救災精神等。第三層是要對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充滿自信。
文化自強有兩個“輪子”,科技與市場??茖W技術可以開拓人們的思路,給文化的發展打開新天地,但如果使用不當,將抑制藝術本體的發展,甚至妨礙藝術的繁榮。如今,某些藝術作品喜歡用大場面、大制作,調動各種高科技手段,但藝術本體反而萎縮。商業市場也是把雙刃劍,既可以激活藝術生產力,也會因使用不當造成負面效應,敗壞藝術的精神素質。
記者:如何擁有高度的文化自覺?
仲呈祥:按費孝通的觀點,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必須以人為本,用張揚真善美價值的優秀文化把人的素質“化”高,然后靠高素質的人去保障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是科學發展觀的題中之義。如果倒過來,急功近利拿文化“化”GDP、“化”錢,以犧牲人的素質和全面發展為代價,就不利于面向現代化、世界和未來,壯大中華民族的軟實力。
以先進文化進行引領
記者:社會轉型期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特征。面對復雜多變的世界,文化的價值如何更好地實現?
仲呈祥:現在是歷史上從來未有過的文化多樣化時代,各種各樣的文化觀念主張都可以呈現出來。但是,要鑒別什么才是先進文化,要以主流引領多元。文化的根本價值和功能在于引領而不是迎合。我們現在一些文化人對部分受眾的迎合超過了引領。比如,關于收視率較高的電視劇《蝸居》,有關單位的一項調查顯示,某大學14.6%的女大學生表示選對象也要選劇中“宋思明”那樣有錢有權的。這就說明《蝸居》已經對部分女青年的婚戀價值取向產生了誤導。
記者:造成迎合和誤導的深層原因是什么?
仲呈祥:現在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論調、口號造成了這種情況。比如,評價電視劇只看收視率,電影看票房,出版物看碼洋,至于精神價值的評價卻說得不夠。只看收視率其實是順從背后的廣告商的需求,是用受眾視聽的快感沖淡和取代了藝術最高追求的精神美感。而人類審美把握世界的最佳境界只有三個字——超功利。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不恰當地追求作品的“觀賞性”(娛樂性)。對文化藝術的評價標準有思想標準和藝術標準,經典大家在創作美學范疇里從來沒提出過觀賞標準。因為觀賞性不屬于創作美學范疇,而屬于接受美學范疇,觀賞性是個變量,是因人而變、因時而變、因地而遷的。
記者:那么,引領與迎合之間的度如何把握?
仲呈祥:現在有些作品為了迎合受眾降低了精神價值標準,不過,不能一味責難創作者,受眾也需要培養,要靠凈化環境和提升素養解決接受美學范疇的問題。對于創作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了十六個字,“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所以,文化一方面要貼近群眾、深入生活,另一方面還要站出來,站在引領的高度才能讓作品有高境界、高品位、高格調,才能起到燈塔和航標的應有作用。
營造良好文化氛圍
記者:這些年,我們的文化發展空前繁榮,但也出現了過度娛樂化的傾向,您怎么看待?
仲呈祥:我們的文化環境和氛圍已經發生巨大變異。我認識的老一輩文化大家是在一種講真善美、講人格、講情操的優秀人文精神傳統浸潤下成長的,如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以及陳獨秀、胡適、陳寅恪、錢鐘書等文化巨匠。而現在有些強勢媒體給青少年一代推出的文化偶像是小品演員、超女等。我不否認這些人在滿足多樣化的大眾文化需求中的貢獻和魅力,但值得追問和反思的是:如果一個民族起引領作用的文化偶像從魯迅一下跌落到娛樂明星,這中間的精神落差和文化落差有多大?這是我們應該反思的問題。
記者:在這里您提出了“氛圍說”,那么,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文化氛圍?
仲呈祥:良好的文化環境和氛圍似乎看不見、摸不著,但可以使每一位國民身入其中,不能自已地就得到心靈的陶冶、靈魂的深化、精神的洗禮,這個就叫文化軟實力。文化化人對民族的未來極其重要,而化人的途徑就是通過環境和氛圍。
記者:文化發展的底線和標準是什么?
仲呈祥:任何民族,文化寶塔愈厚實、愈多樣,才能愈繁榮?,F在我們的文化比較多元,但要有一個底線,就是不能解構、削減我們民族倡導的正確價值取向和倫理道德主張。這個文化寶塔從塔腰到塔尖應該是那些經過歷史和人民檢驗過的經典文化作品和優秀文學藝術家們。
記者:什么樣的人才能被推上塔尖?
仲呈祥:第一,要擁有豐富的知識。我們生存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但信息不等于知識,只有經過篩選才能升格為知識。第二,要有高于知識層面的智慧。知識不等于智慧,知識缺乏思想的統帥是沒有智慧的,而塔尖人的智慧之光可以照亮我們的精神航程,其哲理與人生感悟能讓我們受用終生。
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記者:文化也是生產力,您如何看待當前各地文化產業的大發展?
仲呈祥:在市場經濟日臻成熟的條件下,文化改革發展應該有產業,但是不能一股腦地把文化全都產業化。如民族中有不少極其重要的公益文化、學術文化等,就不可以產業化。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深刻闡明,資本主義生產同精神生產的某些部門如藝術和詩歌相敵對。正因如此,中央的文件多次強調,對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分類指導,要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上嵺`過程中,在二者不能統一時有些人就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了。
記者:如何校準這種偏差?
仲呈祥:文化如水,滋潤萬物,悄然無聲。文化是流淌在一個民族肌體里無處不在的軟實力,要靠長期積淀、水到渠成,萬勿操之過急、違背規律。既要看到文化面對市場時具有一定商品屬性,更要高度重視它具有的精神屬性和意識形態屬性。要看到文化在化人、養心、提升素質、塑造人格方面的潛移默化作用。(半月談記者吳琳 鄧伽)
評論:文化大發展成果惠及億萬民眾
金秋十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即將召開,其主要議程是研究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問題。黨的中央全會專題集中研究文化問題,不僅體現了黨對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視,也表現出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這將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我們黨對新形勢下文化工作的領導,完善文化領域改革與發展的“頂層設計”。
文化領域頂層設計的完善可謂正當其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宏偉事業,文化建設不僅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其他建設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正如胡錦濤同志指出,綜合觀察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我國文化建設既面臨許多有利條件也面臨嚴峻挑戰。
人們對頂層設計的期待,不僅源于對復雜和嚴峻的現實挑戰的深沉憂思,更蘊含著對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熱切愿望和建設文化強國的極大信心。黨的十六大以來,隨著文化戰略地位的提高,文化改革發展的任務驟然加重。文化改革發展涉及各個文化門類、文化層次,可謂千頭萬緒,幾乎都需要摸著石頭過河。如何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的要求,盡快使我國文化管理體制更加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更加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更加有利于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這是迫切需要解答的問題,需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經過一段時間的地方和行業試點、探索后,應當及時總結經驗,深化總體方案,高屋建瓴地指導全國的文化改革發展工作。這便是當前人們對文化領域頂層設計的新期待。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速發展文化產業、加強對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核心價值觀引導,都是文化改革發展頂層設計題中應有之義,必不可缺。這些重點工作既各有側重,又密切相關,必須統籌安排,全面推進。當然,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文化改革發展的頂層設計也需要不斷完善。必須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的繁榮昌盛。我們有理由期待,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文化改革發展的方向將進一步明確,決策部署的科學性將進一步提高,執行力、實效性將進一步增強,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成果將進一步惠及億萬人民群眾。(半月談記者 王新亞)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