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鑒定專家”認錢不辨假 保真證書隨意買賣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9-28]
在文物市場上,鑒定是個關鍵環節,負有維護市場秩序、保障市場健康發展之責。但這個關鍵環節,近年來恰恰成了一個“亂源”——
一件“金縷玉衣”,由滑頭商人謝根榮找人用零散的破碎玉片串成,10年前卻被5個“泰斗級文物鑒定專家”斷為出土真品,估價24億。憑借這份鑒定證明,謝根榮從銀行騙貸7億。9月6日此事被媒體揭發后,權威們承認,當時連“金縷玉衣”的玻璃罩子都沒打開,只圍著走了一圈;還辯稱“大家沒當是鑒定,只當成一次聯誼活動”。
在文物市場上,鑒定是關鍵環節,負有維護市場秩序、保障市場健康發展之責。但這個關鍵環節近年來恰成“亂源”。所謂的“鑒定專家”只認錢、不辨假,結果許多贗品拿到“鑒定證書”,麻雀便不愁做不成鳳凰。
“鑒定證書”隨意買賣
在一個古玩城,記者假裝對一件開價3000元的青花瓷有興趣,問真假,店主不置可否,只把記者拉到一邊悄悄嘀咕:“加2000元,我們可以開張保真的鑒定證書?!?br/>
今年7月,有媒體揭露:在杭州市定安路上的“中國收藏家協會學術研究部杭州科學檢測實驗室”,你交800元,哪怕從地攤上花幾百元買來的劣質仿品,也統統能被“鑒定”成古董。這“鑒定證書”上的品名、年代、評語等,你想寫得多詳細就能多詳細,有的證書還能把估價一并寫上,甚至你說多少就是多少——這取決于你舍得為這張紙片花多少錢。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文物市場上,“鑒定證書”隨意買賣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所謂證書,都是給外行看的,買“古董”送領導的那類人尤其看重。發證書的多是私人機構,盡管常常會掛上一塊瞧著蠻有官方氣味或學術色彩的牌牌?!斑@種鑒定屬于私人行為,這些證書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自然也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只代表鑒定者的個人意見。就算鑒定有誤,哪怕是故意亂講,他們也大可以一句‘水平不夠’把責任推得一干二凈。其實,即使是真正的權威機構和專家,鑒定中也會出現不同意見,這正是鑒定本身的特點和難點,被有些人當成了可鉆的空子?!?br/>
“鑒定師”批量速成
每逢有拍賣會、收藏活動、藝術品展覽,門口各種“鑒定培訓班”的傳單就如雪花飛。一個號稱由中國收藏家協會主辦的文物藝術品鑒定師培訓班,開價7800元,7天“速成”。這7天這么安排:各花1天半學書畫欣賞與鑒定、瓷器欣賞與鑒定,各花1天學中國玉器欣賞與鑒定、古玩雜項賞析,第6天到首都博物館遛一圈叫做“實習”,第7天“考試”。這個培訓班“頒發雙證”,一個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職業崗位培訓資格證書,一個是中國收藏家協會培訓部與咨詢鑒定專家委員會共同簽發的文物藝術品鑒定培訓結業證書,“兩種證書均加蓋鋼印和公章,可登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官方網站查詢”。
記者在網上看到,“清華大學收藏品投資經營與鑒寶高級研修班”常年招生,9月8日、9月22日都曾開班。28800元,24天,便可獲得印有清華大學統一編號的結業證書。招生簡章上注明:“另外學員自愿申請、費用另計,經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考核合格可獲得‘藝術品鑒定師’、‘藝術品評估師’、‘藝術品拍賣師’、‘藝術品經紀人’等從業資格證書”。它同時開列了授課老師名單,委實華麗,有故宮博物院專家楊靜榮、葉佩蘭,收藏家馬未都、隨年生等20位,都是圈內名人。而報名聯系人“金老師”,只留了一個手機號碼。
“培養一名文物鑒定師,至少需要10年。十來天速成‘鑒定師’的培訓班,純屬胡鬧?!睆偷┐髮W文博系教授胡志祥說,鑒定師首先應該是藝術史家。比如書畫鑒定師,必須了解書畫總體發展史、某個流派的發展史、流派中某一書畫家個人的發展史,包括他某件作品在其藝術生涯中屬于何等水平,他的作品風格、技巧等是否發生過變化、何時發生的變化,等等。更要緊的是,文物鑒定非得擁有一定的經驗積累?!凹幢銍诣b定委員會的專家,也只能說在某些領域是專家,因為這幾類文物他經手得多,經驗豐富;但在他少有經驗和沒有經驗的領域,就不是專家?!?br/>
道德比眼力更重要
胡志祥給收藏愛好者和投資者的建議是:不要迷信專家,也不要拋棄專家。請專家鑒定,要了解他的專業背景、鑒定經歷,更要看重專家的人格品質。他強調:“知識、經驗與道德是兩回事,知識、經驗若失去道德的約束,就可能成為干壞事的資本?!彼^道德,是責任心和使命感,文物里留存著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對民族、對文化、對文明有熱愛之情、敬畏之心,才能確立文物鑒定的道德感。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