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全國展訊

    于右任書法作品在京展出 跨時空的書法情緣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9-27
    在紀念辛亥革命百年的活動中,這場飄著塵封墨香的書法展顯得并不張揚。全國政協禮堂,于右任先生的作品靜靜地向參觀者們展露真容:草書軸“為萬世開太平”,真書五言聯“古柏不能朽神龍時一吟”,行書五言聯“晚歲松筠質 秋天鴻鵠姿”……

    于右任是中國近現代書法大家,被譽為“當代草圣”。徜徉在“于書”之中,參觀者們感嘆于“筆筆皆活”的書法魅力,遙想著“當代草圣”的風采神韻。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這場書法展的背后,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緣分。

    于右任不僅是一位書法大師,更是一名政治家。他是國民黨元老、辛亥革命老人,追隨孫中山,一生愛國。早年,于右任加入同盟會,創辦《民呼日報》、《民吁日報》、《民立報》,被稱為“豎三民”,是宣傳革命思想的重要陣地。

    1949年,于右任定居臺灣,自此與祖國大陸隔著一灣淺淺的海峽相望,至死也未能再歸故里。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边@是于右任先生在上世紀60年代創作的詩作《望大陸》,字字浸透著他對大陸故土的深刻眷戀。

    30多年后,這首被譽為“震撼中華民族的詩句”的《望大陸》,在西班牙震撼了一名中華游子——年輕的朱奕龍。第一次聽聞《望大陸》,“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的懷鄉思國之情擊中了他的心靈。

    一位是辛亥老人,窮其終生牽掛大陸,一位是年輕華僑,漂泊海外心系故土,在異國他鄉結下了跨越時空的緣分。

    1996年,朱奕龍從西班牙歸國創業,在寧夏“埋頭”一干就是15年。喝過洋墨水、吃過洋面包的生意人,甘愿“蟄伏”在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讓不少人既敬佩又驚訝。但在朱奕龍的眼中,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因為“愛國不分形式,回國本就是為國家的發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實事?!边@份不分形式的愛國之心,或許來源于那段跨越時空的緣分——朱奕龍曾在不同場合表示,回國至今,那首觸痛他靈魂的《望大陸》,仍常??M繞心頭。

    緣分以更實際的方式在延續:朱奕龍開始收藏于右任先生的書法作品。10余年之間,朱奕龍已收藏于右任書法珍品400余幅及其石刻遺真200余件,不僅數量了得,質量也屬一流。

    2010年,朱奕龍投資3000余萬元,在寧夏建立銀帝藝術館。除了400余件于右任墨寶之外,藝術館還“搜羅”秦磚漢瓦10000余方,各種印章3000余方,甚至還收集了上千張陜甘寧邊區珍貴稅票。

    此次“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年于右任書法展”上的書法作品,就來自銀帝藝術館的珍藏。在書法展的開幕式上,朱奕龍坦率地表示,有幸珍藏研賞于右任先生的墨寶,是“此生福分”。有臺灣友人艷羨如此“福分”,認為即使在臺灣,也鮮有藏家可以如此大量保存于老先生的書法作品,他的作品如果能夠在寶島亮相,無疑會促進兩岸的文化認同。

    這也正是朱奕龍的夢想:借于右任先生的珍貴遺墨,以藝術形式紀念辛亥革命,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這,或許正體現了他另一種形式的愛國之心。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