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誰推動了文藝復興的發生?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9-27
      著名文學批評家、哈佛大學教授斯蒂芬·格林布萊特偶然發現了古羅馬詩人、哲學家盧克萊修的哲學長詩《物性論》的一個譯本?!段镄哉摗肥窍到y闡釋古希臘原子唯物論的著作,距今已有2000年。而關于盧克萊修文學成就的更重要的發現是:他的詩歌在一個德國修道院的藏書樓中遠離世俗騷擾地度過了幾個世紀后,被波焦·布拉喬利尼找到。

      如今,格林布萊特在他的新書《轉向》(TheSwerve)中,用很多篇幅將布拉喬利尼從歷史邊緣推介到舞臺中心來,認為他是文藝復興中至關重要的人物。布拉喬利尼是15世紀意大利的知名學者和政治家,他曾在教會工作,依靠出色的拉丁文、優美的書法以及多年的深耕,一步步從教廷文書上升至教宗恩仁四世的秘書。布拉喬利尼告別教會后,開始致力于古代著作的搜集。1417年,他發現德國一個修道院的藏書樓中的抄寫員們每天謄寫珍貴文獻。就在這個藏書樓里,他找到了盧克萊修的著作《物性論》。

      對盧克萊修的追隨者而言,布拉喬利尼的這一發現,幾乎等同于先知摩西成功率領被奴役的希伯來人逃離古埃及前往富饒的應許之地。盧克萊修是伊壁鳩魯學派的學者,從《物性論》中可見,他和許多古希臘哲學家一樣,善于用詩歌的形式闡釋哲學思想?!段镄哉摗贩譃?卷,用抑揚六步格寫成,在當時的基督徒看來,這7400行文字完全就是異端。盧克萊修在其著作中認為,人類的存在并非因為我們有不朽的靈魂,而是因為我們本身就是物質,我們的軀體和世界上其他東西一樣,是由肉眼不可見的永恒運動的微粒組成的,這些微粒不斷聚合,又瞬間分開。他同時認為,大自然從未停止過創造各種不同形態物體的嘗試,但是,絕不存在上帝造物,也不存在來世。因此,他告戒人們要追求現世的歡樂。


      格林布萊特在新書中承認盧克萊修的詩歌因為觀點雜多和風格復雜而“難以讀懂”,但他強調,這些詩句遠遠比一般的哲學邏輯作品要容易理解。

      布拉喬利尼在很長時間內醉心于羅馬遺址的研究,對他而言,盧克萊修的詩歌就是通向古羅馬傳統的入口?!段镄哉摗分匾娞烊蘸?,立刻在歐洲受到廣泛推崇,并對之后產生了深遠影響。這從莎士比亞和劇作家、詩人瓊森的作品中都能一窺痕跡,文藝復興后期法國思想家蒙田的著作更是包含了超過一百處對《物性論》的直接引用。而美國總統托馬斯·杰佛遜的《獨立宣言》也明顯受到盧克萊修的影響——以“追求快樂”作為美國夢的核心。

      布拉喬利尼的發現是否是整個文藝復興的催化劑,這樣的觀點尚顯勉強?!掇D向》的美國版用“世界如何變得現代”作為副題,“催化劑”的觀點或許是作者對于自己那個美國版副題的一種“轉向”。假設盧克萊修的觀點可以從進化論和分子物理學找到依據,那么“世界如何變得現代”這個副題也是值得探討的。把布拉喬利尼這樣一個“普通公務員”視為西方文化轉變的核心,或許是一種不錯的炒作,但更多的并非基于事實,而是基于美好愿望的想像。

      如果非要單獨列出一個文藝復興時期的關鍵人物,那么更好的人選應該是格林布萊特在《轉向》中也提到過的古騰堡。發現盧克萊修著作的德國修道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幾十年后,在修道院所在的小鎮,德國人古騰堡發明了活版印刷。他滑動那些金屬字符塊去創造各種拼字組合,最終形成了我們所知道的書籍。因為古騰堡的貢獻,格林布萊特最初接觸盧克萊修是通過平裝書,而不是手抄本。因此,再也沒有比活版印刷更好的例子來說明:世界永遠處于被創造和被重新創造的過程之中。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