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當中國書畫“遭遇”資本運作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9-25

    隨著中國股市的“跳水”和樓市的低迷,以及大量熱錢流入中國資本市場,“藝術品”漸漸成為了人們投資的一大熱門“藝術品股票”由此誕生。這是國內藝術品市場興起不久的一股風潮,美其名曰“藝術品份額類證券化交易”。

    前段時間炒得火熱的是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掛牌交易的山水畫家白庚延的兩幅作品《黃河咆哮》和《燕塞秋》。兩三千萬元的“天價”作品,在中國的資本市場竟然不到一個月就“運作”出來了,可謂“橫空出世”。我們不得不為天津文交所成功的資本運作手段拍手叫好,恐怕連白庚延本人都沒想到,自己的作品有朝一日能夠達到近4000萬元一幅。

    投資者中以收藏“愛好者”為主,而少有真正的“行家”。因此,“天價”的光環將人們的注意力完全引到了數字上,而非作品本身。我們暫且不對這兩幅作品的藝術價值加以評論,畢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是,不免為投資者們捏一把汗,因為,多數人都不清楚自己買的到底是什么。無論是白庚延還是“黑庚延”,這已經不重要了,只要是藝術品就有人投資。由此可見,中國的投資者已進入一種盲目跟風的狀態。

    事實上一直以來,中國的藝術品投資行業整體“虛火旺盛”問題重重。就拿中國書畫來說,就像在集市上買菜一樣,大家跟著吆喝聲蜂擁而上,排在前面的幾個人還知道吆喝的是什么,可后面的卻少有知道自己買的究竟是什么和為什么要買了,盲目的從眾心理由此體現。再加上門檻不高(天津文交所那兩件藝術品份額均以1元/份的低價進行申購),于是,中國畫兒就像1塊錢一斤的白菜一樣,人人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買賣。并且,搖身一變成為了“藝術品投資者”。

    但興沖沖地等待“白菜”升值的投資者們卻沒有想過,白菜買回家,在鍋里或燉、或醋溜、或清炒,下肚后可以果腹不說,多少還具有些營養價值;可自己投資的那幅畫呢?不僅連原作的影子都見不到,有可能還沒反應過來,錢就打了水漂,血本無歸。

    如果說抱定了“投資有風險”的賭博心理,賠賺都認了,那就沒什么好說的了。但畢竟老百姓的錢是一分一角賺來的,若真賠了,誰不心疼?回想2007年,股市一路飆到6124.04點,多少老百姓像瘋了一樣以為找到了一條不勞而獲的生財之路,將多年的積蓄統統砸進股市,被套牢的時候才清醒地認識到盲目投資的害處。

    目前看來,這樣的情景似乎又要發生在如今的藝術品市場中,不得不讓人擔心這“虛火”會燒到幾時,而當它慢慢滅掉的時候又會有多少人跟著倒霉。

    說到這兒,不得不面對“藝術品價值“以及”投資標準”的問題。什么樣的藝術品值得投資人掏腰包?怎樣才能知道這幅畫是否具有藝術價值?我認為并無太大困難,只需去琉璃廠的幾大畫廊轉轉,去榮寶齋看看哪些畫兒賣得好就知道了。因為,那些地方才是人們花真金白銀自己掏錢買畫兒的地方,而不同于那些花錢買個號碼牌,然后像是鍛煉手臂力量般,重復做舉手動作的地兒。

    當中國書畫“遭遇”資本運作,投資者們應該將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書畫”上而不是“運作”。畢竟,“書畫”雖是一張紙,卻能讓人實實在在地感覺到好與壞,可“運作”是虛的,如同一場已經安排好的游戲,記住,制定游戲規則的永遠不是投資者。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