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鑒定早年就是一門生意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9-16]
“金縷玉衣鑒定門”一石激起千層浪,又一次把神秘的文物鑒定行業推到了風口浪尖?;仡櫄v史就會發現,中國文物鑒定這個行當其實與生意的淵源遠比學術要深得多。先講兩個20年前在博物館工作時經歷的故事。
大約在1990年前后,一位同事一天向大家展示一面戰國青玉刀幣,保管部主任是一位美術史專家,一口咬定是真正的戰國刀幣,小伙子說小販親口承認照著錢幣專著刻的;另一個故事是上世紀90年代初,剛開始有周末專家在博物館“坐堂”。博物館的東展廳展出一位收藏家的藏品,每一件的說明牌上都有一位鑒定專家的簽名。我問那位專家“怎么好的都跑他一個人手里了”,老先生的回答至今難忘一字,“人家大財主,說是假的人家不高興……”如今想來,其實應該是“說是假的,自己也會不高興?!币驗殍b定證書是要收百分之五的鑒定費的。沒有利益驅動,專家也有走眼的時候;有利益驅動,專家怎么說都可能。
中國的文物鑒定行業其實是從舊中國的文物買賣行業脫胎而出的,以北京市文物局的鑒定專家為例,早年間最有眼力的權威,基本上都是舊社會琉璃廠各家古玩店的伙計出身。今天有眼力的文物鑒定專家們除了學院派,還有為數眾多的人是這些老人帶出來的。這些老專家很多時候是憑感覺,而那感覺旁人學是學不來的。而在博物館里工作的人,過手的東西雖精卻也有局限,更何況所有的館藏文物已經專家鑒定確認,證偽往往不是博物館研究人員的第一主業。
以上是文博界鑒定行業的大體脈絡,這個行業的生意本性是在血脈基因層面存在的。如今有人提出應該有人為鑒定專家做鑒定,但如果有了鑒定鑒定專家的終極鑒定專家,還需要鑒定專家做什么?!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