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老根會館事件看:公眾人物怎能無視公眾?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9-03]
【事件回放】8月22日媒體曝光,文物保護人士實名舉報劉老根會館破壞不可移動文物晉冀會館原狀。但東城區文委表示晉冀會館不屬于文物保護單位,并認為劉老根會館未損害建筑主體,只是進行內部裝飾,此說法引發社會質疑。
【點評】從現在媒體所透露的信息看,“臨時罩棚”、加高的山墻照片均為舉報人或記者墻外所拍,游泳池還是景觀水池也無定論,東城區文委急切地為劉老根會館的改造合法性進行背書也讓人生疑。為何不能打開那扇門,讓事實展露在陽光之下?既然是不可移動文物,是誰有權力將之用作出租?公眾人物,意味著更多的目光會聚焦到他們身上,意味著承擔更多的社會引導責任。18萬的最低消費額,不僅背離了文物的公共性,更背離了“公眾”之應有的本意,莫讓這些崛起的會館,區隔了公眾和你之間的親密。請盡早打開那扇緊閉的門,在真相還沒被“拆除”之前。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