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廊看上去很美:星羅棋布 難掩硬傷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8-30]
今天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經成為一個觀察中國文化發展的絕佳窗口。因為,在這里,古今中外的藝術品價值得以彰顯和匯通,整個市場在以最快的速度擴張,其財富效應和吸引眼球能力甚至不遜色于證券市場。然而,在一片繁榮的背后,人們也在擔心著市場中的亂和假,甚至憂慮泡沫破滅、潮退人散可能給市場帶來的災難。
我們欣見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巨大進步,但同時,我們更加關注那些不容忽視的“痼疾”。只有將這兩方面結合起來看,才是真正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因此,如何“遏制惡的、發揚好的”就成為了擺在與這個市場有關各方面前的一個重大問題。規范交易秩序、建立誠信體系、培育真正的市場主體,是人們為此開出的藥方,而這一切最終都指向立法這一最為基礎的工作。
基于此,本報特辟出“規范管理 聚焦立法——關注藝術品市場”專欄,就藝術品市場的一些問題展開探討,以期推進藝術品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
經過10年努力,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規模完成了從數十億元到千億元的跨越,畫廊業也隨之不斷發展,尤其是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畫廊業一直處于蓬勃發展之中。但與此同時,中國畫廊業也遭遇了很多困難,在看似繁榮的背后有著舉步維艱的尷尬與亟待破解的難題。
看上去很美
根據有關機構對中國畫廊市場的不完全統計,截止到今年5月,中國重要大中城市共有約1512家正規畫廊,其中北京地區有605家,占40%,上海地區有273家,占16%。北京畫廊較為集中的798、大山子、草場地、環鐵、觀音堂、酒廠等地已成為重要的當代藝術聚集區。
但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按照國際畫廊標準進行衡量,國內絕大部分畫廊都沒有走出傳統業態,仍是在賣畫買畫,頂多算是畫店?!昂芏喈嬂燃葲]有相關代理機制,也缺乏有效的市場推廣能力,只面對一般消費者和普通的生產者開展經營,是藝術品市場中最低級的交易方式?!彼囆g北京執行總監、策展人董夢陽說。
事實上,成功的畫廊既要贏得利潤,又要產生相應的社會影響,而這正是當代中國畫廊行業缺乏的。著名國際藝術策展人程昕東認為,以專業畫廊的標準衡量,中國畫廊行業還明顯不夠成熟,而且在成長過程中剛好遇到全球化的大浪潮,現在中國畫廊面對著全球畫廊的激烈競爭,其境遇像是剛學會走路就要參加奧林匹克競賽。同時,雖然國內畫廊的經營基礎很差,但卻要擔負起助推藝術家成長的使命,承擔一級市場的角色,壓力很大。
在此情況下,隨著藝術品市場的急劇擴張,許多藝術家都將作品直接拿到二級市場拍賣。北京世紀翰墨畫廊總經理林松表示,無論從經營理念還是操作經驗來看,目前中國畫廊行業都顯稚嫩,處在摸索階段。由于缺乏規劃與策略,所以經常顯現出隨意性較大、急功近利的特點。
在業界,藝術品市場是這樣劃分的:畫廊、文物店等屬于一級市場(或稱藝術品零售市場),是拍賣二級市場(或稱藝術品二手市場)的基礎。一個相對成熟的藝術品市場,應由畫廊和拍賣市場共同發揮作用,互為補充。而目前在中國藝術品市場,二級拍賣市場的發展營造出了很高的市場熱度,而理應火熱的畫廊卻比拍賣市場冷清許多。
市場主體弱小 定位模糊
程昕東認為,當前畫廊行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對畫廊的定位?!爱嬂葘嶋H上分為兩種,一級市場的畫廊跟藝術家關系很緊密,有一個與藝術家共同成長、承擔風險的過程;二級市場可以說是一個投資交易畫廊,其職能不是做展覽,完全是中介。這些畫廊不與藝術家發生關系,只與作品發生純粹的買賣關系,考慮的是代理成本?!痹诔剃繓|看來,目前國內畫廊并沒有在性質上做如此細分,畫廊也沒有在所代理的作品種類和藝術形式上細分。因此,畫廊行業才會出現混亂且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
一些策展人則表示,中國畫廊行業缺乏雄厚的資本支持,因此普遍存在現金流短缺的現象,加之由于沒有形成穩定的收藏群體,所以資金周轉越來越慢,甚至虧損。而從國外畫廊的發展情況來看,只有長期運營才能培養自己的藏家體系。有專家指出,國內畫廊缺乏長期經營的心態,大多數經營行為都是建立在套利心態下的短期行為?!澳艹掷m而且形成規模去經營某個藝術家的機構非常少,大部分急功近利?!倍瓑絷桙c明了目前畫廊單純追求利益而缺乏藝術判斷標準的現狀。而國內畫廊普遍存在的資金短缺現象,正是造成這種短期行為的原因之一。
其實,在國際藝術品市場,收藏家主要通過畫廊買畫,只有極少數大師級作品才會直接進入拍賣體系。而在中國藝術品市場中,董夢陽認為,一級市場功能被藝術品拍賣行壟斷。與此同時,西方畫廊可以為收藏者和投資者提供專業服務及可靠的產品,而中國畫廊則在整個藝術品市場缺少話語權,無法與強勢的拍賣行業競爭。
因此,國內的畫廊似乎被拍賣行“越俎代庖”了,從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的國際游戲規則根本無法執行。據統計,近年來,拍賣在中國藝術品市場占據了70%至80%的市場份額,幾乎被當做流通領域的第一風向標。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畫廊業步履維艱,甚至不死不活,陷入一種無序競爭的局面,為當代畫家做市場定位的能力也逐漸弱化。而在這個過程中,畫廊為圖利潤最大化,也存在欺騙藝術家,打壓作品代理價格的現象。惡性循環之下,藝術家也存在過分追求作品價格,忽略藝術本質的問題。還有一些藝術家往往親自去博覽會賣畫,不顧畫廊的作用。
明確方向定位 加強政策扶持
雖然問題很多,但對于未來畫廊行業的發展,程昕東依然樂觀。他認為,擁有屬于自己的優秀簽約藝術家,是現代型規范畫廊的起點。董夢陽則認為,畫廊在提供藝術品代理服務和銷售服務的同時,還要能夠發現和發掘具有潛力的藝術家,并能夠培養及推廣他們。此外,畫廊還要為機構和私人收藏家提供藝術品方面的專業鑒定和評估等服務。
林松表示,只有一級市場畫廊的繁榮與成熟,才會帶來藝術品市場的真正繁榮與成熟。所以檢驗一個地方藝術品市場的成熟與否,實際上是看畫廊所代表的規范化制度是否能得以真正確立。鑒于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現狀,他認為,中國的畫廊業首先要有明確的經營理念與市場定位;其次,要講究信譽,建立規范化、專業化的操作制度和代理機制;再次,一定要有耐心與耐力,能夠堅持自己的特點與發展方向。
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業內人士提出,政府可否將畫廊區別于其他一般企業,在稅收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扶持。據了解,在我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里沒有單獨的畫廊行業,畫廊在工商登記中屬于零售業,增值稅稅率是17%,固定稅是5%,如此沉重的稅負不僅限制了畫廊業的發展,也進一步凸顯了畫廊業的尷尬地位。
程昕東同樣認為,好的畫廊首先要為藝術家的成長發展提供服務和幫助,同時需要積極參與社會審美教育,每一個展覽都要具備一定的學術高度。同時,業界有觀點認為,為推動國內畫廊的發展,有必要引入外資畫廊,讓更多先進的管理經驗進入中國。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