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語》精要及文化內涵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8-27]
《論語》是一本語錄體的書,記錄了孔子與弟子之間的對話及孔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西漢時候有幾個本子,都早已佚失了。東漢的鄭玄根據他還能看到的《魯論》、《齊論》等本子,給《論語》做了一個注,這個注本成為后來《論語》流傳本的基礎。
《論語》是儒學和中華文化最重要的一部經典。漢后2000多年,儒學是中華文化的主干,而孔子是儒學的創始人,儒學的基本思想都在《論語》中,所以《論語》也被稱為“中國人的圣經”。
《論語》的治國思想
春秋末期,作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力量衰落,各諸侯紛紛攻城略地,大小戰爭不斷。諸侯國內,父子兄弟之間篡位奪權的事層出不窮,禮崩樂壞。各家各派都提出了恢復秩序的辦法,孔子的全部思想和活動也都是為了恢復社會秩序的穩定,變天下無道為有道。
治國為政方面,孔子的核心思想是“政者正也”。這個“正”有兩方面的含義:正人和正名。正人,是要使人走上正道,包括正人和正己。不只是對百姓進行道德教育,當權者自身要正。
“正”的另外一個含義是“正名”。齊景公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骸熬?,臣臣,父父,子子?!奔慈巳硕及灿谄湮?,按他的身份做該做的事,享受該享受的權利,恢復原來的禮制秩序。過去人們批判說,這是為了維護等級制度。但我們要看到,任何一個社會要發展,都要求各階層、各部分人能各安其位,各司其職,各守其道,各取其酬。沒有這一點,就會陷入混亂?,F在許多亂象,都來自這里。
怎樣做到“正”呢?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狈ㄖ菩陶揽康氖菑娭?,它的作用是懲罰犯罪,使人不敢做壞事;道德禮教依靠的是教育和自覺,它的作用是使人知恥,不愿做壞事??鬃又鲝垺盀檎缘隆?,以道德教化為治國的基礎。
孔子把政權鞏固的基礎放在百姓的富足和信任上。正常情況下,先要使百姓富足,然后進行教化。即使經濟有困難,也一定要取信于民。失去百姓的信任,盡管還有經濟基礎,政權也會垮臺。
這是一種以人為主體的治國思想。全部儒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在于提高每一個人的素質。
當時中國的教育都是官辦的,只有貴族子弟才能夠受教育??鬃娱_辦了中國第一所民間學校,對于學生的身份沒有任何限制,這就是所謂“有教無類”。
在孔子思想里,為政和教育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教育不單純傳授知識,還是培養人、培養治國賢才的手段,是關系到社會安定、國家治亂的根本大事,教育本身就是國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職能。
《論語》的為人之道
?。ㄒ唬┲居诘?br/>
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這里的“任重而道遠”不是指某項任務需要很長時間和很多精力,而是指人生在世擔負著弘揚仁道的責任和使命,這一生是“任重而道遠”的一生。
孟子說:“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比撕颓莴F的區別,就在于人除了物質生活以外還有精神生活。
西方人強調發揚個性,追求個人價值。中國人強調在群體的發展中實現個人的價值?!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體現了這一點。這種價值的最高追求,就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一是為理想信念、群體事業獻身;二是個人人格的完成。文天祥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br/>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北壬鼉r值更高的就是“義”,就是精神生命。如果陷我于不義,我毋寧死。
?。ǘ┤屎投Y
君子,是孔子提出的做人的理想標準?!百|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蔽木褪腔y,文飾,外表的表現,指的是禮;質是內在的品質,指的是仁。彬彬就是兩個東西配合得很好。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睈廴耸侨实母揪?,它通過孝悌、忠恕等道德得到體現。
孝悌是仁之本。儒家講的愛人不是抽象、普遍的愛,而是一種有差等的、由親及疏的愛。父母兄弟是一個人最親近的人,所以對親人的愛,是愛人的起點。而通過提倡孝悌維系宗法制度,又可使人不犯上作亂。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笔钦f自己所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強加到別人身上。不希望別人這么對待自己,就不要這么對待別人?!凹河⒍⑷?,己欲達而達人”,就是“忠”,是更積極的一個層面,有一種責任。而共同的一個精神,就是要以自己的心情去理解別人的心情,即“推己及人”。中國人常說將心比心,遇到什么問題設身處地替別人想一想,這已經成為中國人傳統的處世之道。
《圣經》也說:“你們要別人怎樣對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對待他們?!钡岢龅膯栴}是你想要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回答是想要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怎樣對別人,這樣做是為了換來別人也這樣對自己,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在自己。這一點,反映出中西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分歧。
仁,一方面是最重要的道德要求,同時又是孔子倡導的道德的總稱,包含了恭、寬、信、敏、惠、溫、良、儉、讓等。
《論語》講“不學禮,無以立”。禮是中國人一切習俗行為的準則,古代從天子的祭天、祭祖,諸侯國之間的會盟、外交、打仗,到普通老百姓的婚喪嫁娶、坐臥行走、互相稱謂等,一切都有禮的規范??梢哉f古代中國人是生活在禮中間的。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钡赖乱鋵嵉叫袨橐幏渡蟻???鬃诱f“克己復禮為仁”,就是要克服自己不符合禮的思想行為,照著禮去做,這就是仁。說具體一點,就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仁是靈魂,禮是形式。仁要落實到禮上,如果禮脫離了仁,那么這些形式就毫無意義?!吧鹘K,追遠,民德歸厚矣?!倍Y是一種外在形式,但是如果你認真地去做,就可以便民風淳厚?!岸Y之用,和為貴?!倍Y,反映、厘清和維持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這五倫間的區別,達到和的目標。
?。ㄈ┬摒B
立志也好,要做一個君子也好,都要通過學習和修養。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比讼忍斓男允窍嘟?,差別主要來自后天的影響和習染,所以人需要并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修養改變、提高自己。
修養的基本態度是“三個己”:為己,由己,求諸己。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彼^為己,是說學習修養都是為了充實、提高、完善自己;為人,就是做給別人看,沽名釣譽,牟取名利。為己是學習修養的最根本的態度。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钡赖滦摒B全靠自己,不能推諉于他人或外在條件。只要努力人人都可以在道德思想境界上達到圣人的境界。此所謂由己。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本臃彩率紫葟淖约悍矫嬉?,而不怨天尤人?!安换紵o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薄安换既酥患褐?,患其不能也?!辈慌聸]有職位,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無能,沒有能力擔當重任。這就是求諸己的精神?!叭瞬恢粦C,不亦君子乎?”
“三個己”體現了一個精神:立足于個人的自覺。啟發個人的自覺,每個人從自己做起,提高全民的素質。一句話,“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br/>
這是整個儒學的核心思想。全部儒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提高每一個人的素質;而要做到這一點,靠的也是每一個人的自覺。這也是以人為本的核心內涵?! ?br/>
?。ù宋南靛X遜為部級領導干部所作歷史文化講座,有刪節)
吳為山說:孔子像的意義不言而喻。在時空里,他是云中之巔峰;在文化里,他是和煦之春風。當然,他更是一尊凜然的化石,那仁慈,從臉上道道皺紋中綻出,似山脈水系,流韻彌長。手的禮儀傳達著“仁”,孔子之仁,二人為仁,乃人與人、人與社會之倫理關系。體量的厚實與凝重,外化了大哲大圣的文化內涵。
英國皇家肖像雕塑家協會主席安東尼寫道:“我坐在這里看孔夫子,越看越覺得是那么久遠,就像我國的莎士比亞,他像一條河流的源泉,像中國文化長河的源頭?!?br/>
鏈接
錢遜,1933年出生,籍貫江蘇無錫。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1953年—1981年在清華大學任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師,1982年后轉攻中國思想史。主要研究方向:先秦儒學、中國古代人生哲學。著有《論語淺解》、《先秦儒學》、《中國古代人生哲學》、《中國傳統道德》、《推陳出新——傳統文化在現代的發展》、《儒學圣典——<論語>》、《<論語>讀本》。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