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金融試驗田怎么種?沒有標準估價自行解決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8-21]
閱讀提示
將文化藝術品等額拆分、每份1元,通過電子交易平臺公開上市交易,當價值百萬元甚至千萬元的藝術品能像股票一樣按份額購買,所激發的投資熱潮自然是水漲船高。
2009年,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成立,2011年初開創藝術品份額交易模式。隨后,各地試水文化金融,創辦文交所漸成熱潮。據了解,目前全國已掛牌成立的文交所達22家,其中已有多家開始份額交易。
這片文化金融試驗田雖然看似繁榮,卻屢遭質疑。近日,剛剛開始藝術品份額申購的北京漢唐藝術品交易所就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試運營的北京漢唐藝術品交易所于8月12日發布首批上市的兩款藝術品,但對其藝術品估價、保薦商資質、交易規則及監管等各個環節的質疑也紛至沓來。該公司執行董事鄭惠文表示,首批藝術品已于8月18日結束申購,并將于8月26日上市。而在回應投資者與媒體質疑的過程中,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缺乏法律、制度規范及無人監管的困境也浮出水面。
誰估價?
沒有公認標準,僅靠專家聲譽與名望
漢唐首批發布的兩款藝術品總估價高達2800萬元,其中白玉鏈瓶評估價1600萬元,白菜形翡翠擺臺評估價1200萬元,被質疑“估價過高”。
此前,漢唐未發布藝術品價格評估報告,被廣泛質疑。鄭惠文拿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玉文化專業委員會所出具的鑒定證書,6位評估簽字的專家是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玉文化專業委員會會長王振、秘書長劉繼庭、副會長唐克美及“工藝美術大師”袁廣如、趙琦、陳江。
至于評估過程與規則,鄭惠文說:“漢唐不參與評估過程,只負責找對應的專業協會為藝術品評估。我們不是按估價高低抽取提成給他們,而是按評估時間付費?!编嵒菸某姓J,目前評估“完全靠專家的聲譽與名望”。
鄭惠文稱藝交所也很無奈:“我們也希望能有一家政府、社會以及投資人都認可的評估機構來進行鑒定和評估,這樣我們也省事了?!?br/>
藝術品不是標準化生產的商品,對其價值的評估鑒定也一直困擾整個藝術品交易市場。而目前鑒定機構不具有法定地位,也缺乏對評估過程的監管。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研究院執行院長魏鵬舉認為:“要由公權力介入進行統一的資質認定,并形成評估鑒定的公共標準?!?
誰保薦?
資質要求過于簡單,沒有統一的標準
保薦機構將藝術品提供給漢唐,由漢唐找評估機構為藝術品估值并發布上市,漢唐向買賣雙方即交易會員與保薦機構收取傭金,這就是漢唐藝交所的運作模式。
據鄭惠文介紹,這些保薦機構通常是一些從事藝術品投資和交易的公司。漢唐對保薦機構的要求是“新注冊公司注冊資金500萬元以上,成立一年以上的公司資產在500萬元以上”,并“拿出具上市價值的藝術品”。此前,漢唐核準北京永昌和順文化傳播中心與北京藝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具有保薦資格,但又以“簽約后一月內未能提供500萬元的資產證明”為由,取消了后者的保薦資格。鄭惠文說:“藝力文化雖然注冊資金只有100萬元,但當時我們看它擁有的藝術品大概價值幾百萬元,只是我們都沒想到,藝術品不能作為公司資產進行評估?!?br/>
另一家保薦機構“永昌和順”因為今年6月30日才注冊成立而受到資質的質疑。鄭惠文解釋道,起初,該公司不是專門從事藝術品投資交易的公司,為了能夠進入相關市場,重新注冊了文化公司。
此外,三位自然人被漢唐授予保薦人資格,對他們的要求是“在這個行業中有一定的從業經驗”。
魏鵬舉認為,文交所還處于摸索階段,自己確定的資質標準的確相對簡單,因此需要政府等公共機構介入,來形成統一、完善的規定。
誰定規?
缺少第三方,交易規則均為自行擬定
由于缺少第三方參與,各地文交所目前均自行擬定交易規則。漢唐公布的交易規則寫明“交易規則可按市場管理需要進行調整”,令目睹天津文交所屢屢修改規則的投資者們感到不安。漢唐副總經理汪韶煒卻解釋:“任何規則都需要彈性空間,如果對比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規則,我們的彈性空間并不比他們大?!?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