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人民日報海外版:莫讓藝術集聚區成行為藝術之地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8-19
      藝術集聚區是后工業時代都市發展的產物。改革開放后,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以后,國內的一些大都市陸陸續續出現了一批藝術集聚區,如北京的宋莊、798,上海的莫干山藝術區,成都的藍頂,深圳的大芬村等。

      這些藝術集聚區開始形成時,大多是空曠的無用之地或是廢棄的工業廠房;這里的藝術家大多游離于體制之外,在藝術表現上相對前衛。藝術集聚區的形成,客觀上有利于藝術家之間藝術觀念的溝通和靈感的激發。同時,它又能吸引大量的藝術愛好者,形成群聚效益。

      但是,隨著資本和商業大批涌入藝術市場,一大批畫廊、酒吧、咖啡吧、飯店、俱樂部陸續在藝術集聚區建立,政府部門也開始有意把藝術集聚區改造成文化創意產業區。這就導致了藝術區房價飛漲,商業氣氛逐漸取代藝術氣氛。例如北京的798藝術區。近幾年政府部門把“798”作為首批文化創意產業區進行開發,一時間該地區的商業價值上升,大批的商業機構涌入。日益高漲的租金和喧囂的環境讓大批原來居住在此的藝術家不得不撤離。如今798倒更像是一個旅游之地或藝術商業區。

      如今,這個曾代表著“獨立”、“自由”、“前衛”身份的藝術集聚區漸漸模糊成商業或產業的代名詞。在某種意義上,藝術集聚區像是一件行為藝術作品:首先給藝術家創造遠離塵囂的自由獨立之地,待發展到一定程度產生規模效應之后,便以商業或文化創意產業之名改造,接著就是藝術家因為種種原因被迫搬離此地。藝術家仿佛一直在給資本和商業做嫁衣。

      我們不排斥適度合理的商業、資本和行政力量對藝術集聚區的介入。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我們無法避免資本和市場對藝術的影響。事實上適度合理的資本介入是有利于促進藝術市場繁榮的,最終也有利于藝術家的成長和發展。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應盡量避免以資本和商業之名綁架和利用藝術。另外,對于相關部門來說,應該更多的將重心放在完善藝術區的基本服務設施和相關配套服務上,而不是粗糙地干預其發展,這樣傷害的不僅僅是藝術家,從長遠考慮也將影響到藝術區未來的發展。仇海波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