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民國時期曾辦“全國美展” 參觀者多達13萬人次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8-19
      1937春,國民政府曾在首都南京舉辦了一次盛況空前的“全國美展”,由于時間原因,知道那次美展的人已經不多了。

      “籌委會”的組成

      1937年4月1日至23日,國民政府教育部曾在南京剛建成不久的戲劇音樂院(解放后為人民大會堂)和國立美術陳列館(解放后為江蘇省美術館)舉辦了一次轟動全國的“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會”,其規模、聲勢遠遠超過了1929年在上海舉辦的第一次“全國美展”。

      1936年12月27日,國民政府教育部發布了《第二次全國美展籌備委員會組織大綱》,延聘了張道藩、滕固、何香凝、傅斯年、徐悲鴻、潘玉良、葉恭綽、吳作人、呂鳳子、陳之佛、劉海粟、高劍父、齊白石、常書鴻、林楓眠等美術界知名人士等63人,于次年1月10日組成了陣容龐大的籌備委員會,從事關于展品的征集、陳列、保管及其他各種事項?;I委會聘請了國府主席林森為展覽會名譽會長、名譽副會長為行政院院長蔣介石和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會長則是教育部部長王世杰,副會長為教育部次長段錫朋、錢昌照,可謂陣容空前。

      此外,籌委會還聘請了審查委員共46人,有胡小石、高劍父、郎靜山、張大千、汪采白、溥侗、劉海粟、劉開渠、朱希祖、潘天壽、吳湖帆、董作賓、鐘山隱、柳治徵等,幾乎囊括了當時國內所有的一流書畫家和學者。為辦好這次展覽會、籌委會先后召集了十次會議,經過積極籌劃,從全國18個省及南京、上海、北平、青島、天津5市,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館、中央圖書館、國立北平圖書館、中國工程學會、西北科學考察團、北平研究院等,還有一些私人參展者處,共征集到作品5545件,經嚴格評審,有1913件入選,其中今書法55件,今國畫102件,古書畫429件,西畫207件,雕塑24件,建筑16件,圖書102件,金石68件,銅器81件,圖案39件,陶瓷175件,攝影77件,其他153件。

      這次“全國美展”還設了一個編輯委員會,主要人員有馬叔平、蔣吟秋、秦宣夫、溫肇桐、謝海燕、宗白華、傅抱石、梁思成等。展覽期間,編輯委員會推出了兩期特刊,內容多為書畫鑒賞,其中宗白華的“中西畫法所表現之空間藝術”、秦宣夫的“我們需要西洋畫嗎”、呂鳳子的“中國畫的變遷”等學術價值極高的論文,為展覽會增色不少。

      盛況空前

      “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會”正式開幕前的3月31日為預展日,這一天,國民政府的高官林森、蔣介石、何應欽、陳立夫、陳果夫、谷正綱、吳忠信、陳樹人等,一大早就迫不及待地前來參觀,下午來客則為新聞記者及各專家。當時媒體報道:“參觀者極為踴躍,國府路(今長江路)上,竟日車水馬龍”,場內“冠蓋云集”,熱鬧非凡。4月1日正式開幕的當天,場內外更是人頭攢動,比肩接踵,除本地人外,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團,平均“每日數千人”,4月4日是星期日,又值兒童節,參觀者竟達1.1萬余人,和當時的南京人口對比,這個數字已是相當驚人了。為了滿足人們的渴求,每逢星期三,展覽時間延長至晚間10時,就連現在的展覽恐怕也做不到。

      展覽會共分為6個陳列室,1—3陳列室在戲劇音樂院,4—6陳列室在國立美術陳列館。進入戲劇音樂院大門,由左面登樓入第一陳列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數十幅攝影精品,其中鐘山隱、馮四知、郎靜山、黃劼之等名家杰作尤為奪目。接下來是名貴的漢代木簡,由傅斯年教授從北平運來,木簡是在沙漠中發現的,因沙土干燥,故歷千余年而未朽。

      第一陳列室還展出了許多珍貴的古代圖書,都是故宮博物院、北平圖書館、中央圖書館及史學家朱希祖提供,其中抄本《四庫全書》、《金剛經》皆屬稀有。此外還有各種名家印譜也是罕見精品。

      第二陳列室為工藝美術部,展出了古代銅器、陶瓷、玉器、漆器等,多為稀世珍寶,令人目不暇接,其中尤以故宮送來的西周頌壺和雕刻家陳守仁的牙雕最為精絕。陳守仁在三英寸方形的象牙表面,刻錄了孫中山的《就職宣言》、《討袁宣言》、《護法宣言》、《北上宣言》、《總理遺囑》和《建國大綱》等全文,計一萬兩千多字,放大鏡下,筆筆清晰,如鬼斧神工,此外還有,雕刻家黃漢侯的牙雕,同樣引人矚目,他以三寸見方的牙面上,極清晰地刻上了關板橋書全部《大學》,觀者莫不嘆為神技。

      走進第三陳列室,中央研究院的古文物燦爛奪目,大多為此前河南殷墟考古發掘出的文物。各種石刻、甲骨、銅鼎等,均屬罕見之物,這些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藝術淵源。

      下樓走出音樂院入美術館第四陳列室,此室是雕塑、油畫的大本營。劉海粟、徐悲鴻等名家作品固然美不勝收,而張安治的“后羿射日”純為力的表現,顏文梁的“灶間”、“臥室”將光線逼真地顯露了出來,還有王濟遠的“廣西風景”,簡直是一幅陽朔的山水攝影。此外,如孫多慈的“石子匠”、呂斯百的“汲水者”均是中國美術史上的杰作。

      樓上第五陳列室,則展覽現代中國書畫,凡國內知名書畫家精心作品,羅致殆盡。劉海粟的“五大夫”、潘天壽的行書,張善仔的青綠山水、徐悲鴻的“村歌”,均令人叫絕。

      觀眾再拾級而上,到了第六陳列室,這里展出的都是古代書畫作品,書法以王羲之的墨跡尺牘為最古老,繪畫則以敦煌石窟的唐畫為最早,孫過庭的“書譜”,顏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等都屬稀世珍品。五代荊浩的“匡廬”、關仝的“山溪待渡”絹本畫軸,宋郭熙的“早春圖”以及明戴進的山水,清王時敏“仿大癡山水”……也使觀眾大開眼界,直呼過癮。

      相關活動

      為給“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會”助興,籌委會在展覽期間,還安排組織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相關藝術活動,首先是舉行了四次美術講演,先后均在中央大學禮堂:4月2日下午,歷史學家徐中舒講演,“關于銅器藝術”;4月8日下午,美術史家鄧以蟄講演“關于書畫”;4月14日下午,畫家徐紹宋講演“關于書畫”,4月20日下午,考古學家梁思永講演“關于殷墟發掘品”,這些講演引起了南京書畫愛好者的極大興趣,以致場場人滿為患。

      除此以外,還舉行了兩場話劇公演,地點是戲劇音樂院。4月10日及11日晚,由國立戲劇學校師生聯合公演,劇目分別是張道藩的四幕喜劇“自救”及曹禺的獨幕喜劇“鍍金”。另外還有著名音樂大師唐學泳和蕭友梅組織了四場大型音樂演唱會:4月12日晚,由國立上海音樂??茖W校師生聯合演奏;4月16日晚,由京(寧)、滬、平學生合唱及上海管弦樂隊演奏;4月11日晚,由中央大學、金陵女子文理院、金陵大學音樂系,及南京聲歌協會大合唱;4月20日,由北平燕京大學歌詠團大合唱,外地各來寧獻藝的團隊精湛的演出,博得了南京廣大觀眾的高度贊賞。

      “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會”于4月23日落下帷幕,據當時統計,這次美展前后參觀者多達13萬人次,是抗戰爆發前中國藝術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盛事。從展覽會的籌備會委員和審查委員藝術身份之顯赫、參展藝術家作品分量之重要,展覽規模之盛大來看,在整個20世紀,還沒有一次美術展覽會能夠超過它。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