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市場分析

    筆墨紙硯產量逐年下降 傳統工藝與現代市場沖撞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8-15
      筆、墨、紙、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因其融中國繪畫、書法、藝術雕刻、文化裝飾為一體的特性,成為中華文化之“寶”,統稱為“文房四寶”。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文房四寶”正遭遇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搶救古老的中華瑰寶,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把“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文房四寶的過去、現在與將來”列為重點專題調研項目,今年夏季及去年6月,文化組的委員赴安徽、浙江等地深入調研。

      挑戰 傳統工藝與現代市場的沖撞

      據考證,“文房四寶”之名源于南北朝時期。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特指湖筆(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紙(安徽省宣州)、端硯(廣東省肇慶,古稱端州)。

      調研組注意到,盡管我國各個產業的生產都在快速地現代化,但是筆墨紙硯的生產技藝基本上是傳統的手工方式。在宣州看到,宣紙生產要經過108道工序,僅處理原料青檀皮就要三蒸四洗,還要經過日曬雨淋,竹條鞭皮、捶打,歷時一年。其中,撈紙工雙手整天浸泡在水中,體力消耗大;而烘紙工則常年處于高溫作業之中。

      調研組還注意到,盡管耗費了那么大的體力和精力,但市場銷售并不理想。除宣紙外,筆墨硯的產量都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在湖州,經營規模最大的王一品筆莊,2009年銷售湖筆25萬支,銷售收入705萬元,利潤80萬元。生產規模大的善璉含山湖筆廠年產毛筆55.5萬支,銷售收入340萬元,利潤11萬元。硯,被古人譽為“文房四寶之首”,而今歙硯的生產,基本上是依托少數幾位良工來維持。墨的生產方式原始、陳舊,規模難以做大,市場更小。

      挑戰 產業發展與后繼乏人的沖撞

      讓人揪心的是,由于從事筆墨紙硯生產的工人普遍工資水平低于其他行業,從業者日漸稀少,后繼乏人。上世紀90年代初,僅湖州善璉一個地區的制筆從業者就有2000多人,而到了2009年,整個湖州地區的從業者只剩下499名。

      糟糕的是,有些關鍵工序的技術人員,近10年都招不到人,只能延聘退休人員。其中的高端技藝,如徽墨墨模、徽硯的雕刻,都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核心內容,有些還是著名傳承人的看家本領。這些高端人才已經完全呈現老齡化的趨向,直接影響到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挑戰 傳統書寫與電腦書寫的沖撞

      考察“文房四寶”由盛而衰的歷史,可知主要是因書寫方法在近代經歷了一次又一次深刻的變革。

      “文房四寶”在近現代遇到的第一次沖擊,是鉛筆、鋼筆、圓珠筆等硬筆書法的普及。

      第二次沖擊,是機械打字機的推廣。

      第三次沖擊,也是最大的沖擊,就是當下電腦和手機等數字化書寫工具的廣泛運用。

      今天,“文房四寶”的市場急劇萎縮的要因,就是數字化時代帶來的書寫方式的革命,使得“四寶”從原來的高度普及變成了如今極少數人的書畫專用。特別是墨和硯,由于書畫家已經廣泛使用成品墨汁,它們幾乎成了收藏品。

      這種現代文明與傳統文明之間的沖撞,顯然不能用孰對孰錯、孰好孰壞這樣的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來分析或評判。

      對策 引千年老樹發新枝

      怎樣促進“文房四寶”的發展呢?這是調研組“探寶”的目的。

      有這樣一件事啟發了我們,在上海世博會期間,湖州的周公筆莊開發生產了各種世博紀念毛筆,不僅擴大了銷路,還促進了產業升級。

      對“文房四寶”,既有對傳統文化形態的傳承、保護、推廣、發展的問題,也有把傳統文化資源、文化積累轉變成現代產業元素,轉變成文化創造力的問題。

      在全國政協副主席鄭萬通的率領下,委員們邊調研邊思考。他們建議,應該將“文房四寶”生產企業由原來的輕工企業整體轉為文化企業,降低稅率,增加其他優惠政策。把現有的“文房四寶”生產企業的稅率由17%降低到3%或以下。鼓勵企業和個人捐贈扶持和保護傳統文化產業,加大這種捐贈的稅收優惠力度,應享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納稅所得額的30%—40%。同時,盡快完成《文化產業促進法》,以法律形式確定國家保護和發展傳統文化產業的基本扶持政策,最終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保護和發展傳統文化產業的法律政策體系。

      對策 寶要“藏”更要“用”

      經過不懈努力,我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筆墨紙硯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將“宣紙制作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昂P制作技藝”、“宣筆制作技藝”、“徽墨制作技藝”、“宣紙”、“竹紙制作技藝”、“端硯制作技藝”、“歙硯”都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但是,調研組聽到的更強烈的聲音是:寶要“藏”更要“用”,讓“文房四寶”走進我們的生活。因此,他們提出的一系列建議中,首要的是擴大書法教育,推動書法進中小學課堂,弘揚中華文化,保護傳統文化產業。鄭萬通副主席在調研中,深情回顧了他從小學書法的體會:“我們要堅定不移推進書法進課堂。小學生練了毛筆字,就知道中國字怎么個寫法,就能夠感受到中國字的美感和自豪感。練習書法對于提高綜合素質,對傳統的中華文化的傳承絕對是必要的。高考可出一點書法知識題,占一分兩分的題就能調動積極性?!?br/>
      令人欣慰的是,《關于文房四寶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專題調研報告》國務院領導十分重視,作了重要批示。

      2011年3月27日,國內第一個保護、傳承和發展筆、墨、紙、硯傳統工藝的“文房四寶發展基金”在京設立。該基金資助建立的“中國文房四寶文化園”接待了第一批中小學生。負責該基金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秘書長姜昆說:“文房四寶有著輝煌的昨天,也一定要有精彩的今天和燦爛的明天?!保ū緢笥浾?倪 迅)

      ●資料鏈接

      ■筆 2008年湖筆生產能力在10萬支以上的企業有11家,占整個湖筆生產企業的20.34%和全部產量的56.58%。2009年湖州生產湖筆的企業與個體經營戶58家,從業者499人,產筆443.3萬支,銷售收入815萬元。

      宣筆在安徽的涇縣和宣州有30余家企業和一些手工作坊,年產量500多萬支。筆的產量逐年下降。

      ■墨 在安徽有生產企業25家,還有一些手工作坊,從業者700多人,年產墨錠200多噸,墨汁1千多噸,年產值僅4千多萬元。

      ■紙 安徽省的宣紙生產,截止到2009年,有加工企業250余家,年產各類宣紙950噸、書畫紙5000余噸,年銷售額3億元,實現利稅5000余萬元,出口創匯近500萬元,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其中涇縣為國內最大的手工紙生產加工基地,中國宣紙集團公司的產銷占全行業的80%以上,是“文房四寶”行業中最大的生產企業。

      浙江的龍游宣紙從業者不到百人,2009年銷售額1076萬元。富陽的竹制紙廠2009年產值550萬元。

      ■硯 歙硯企業和作坊214家,從業者4380人,年產量980萬方,年產值約1.5億元。除歙硯外,安徽還有宿州的樂石硯和淮南、壽縣的紫金硯等。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