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咋成了“事故之宮”? 回應難以令人釋疑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8-15]
故宮故宮,如今已成了“事故之宮”。一系列負面新聞輪番上演。以前一部《故宮》紀錄片獲得交相稱許,而今一部《故宮》“鬧劇”引得惡評如潮。前日,這出劇集又再上演了內部人士私吞票款、“慘”遭勒索的舊案新探。
“事故”紀實
故宮的事故,從今年5月開始,時不時地發生著,已經“公演”的,就有第一集“失竊門”、第二集“會所門”,第三集“錦旗門”、第四集“宋瓷案”,系列長篇,仿佛看不到完結之態:
5月8日,故宮香港展品失竊;58小時后,“大盜”落網,追回部分展品。
5月11日,央視主持人芮成鋼透露:故宮把建福宮變成全球富豪專屬會所,并質疑此舉。
5月13日,故宮博物院向北京市公安局贈送寫有“撼祖國強盛”字樣錦旗,有媒體指出,此處應使用捍衛的“捍”,而故宮所用“撼”字為撼動之意。故宮相關負責人13日晚辯稱“撼”字沒錯,顯得厚重。后終承認確系訛誤。
7月30日,有網友在微博稱:7月4日,國家一級品宋代哥窯瓷器青釉葵瓣口盤進行出庫檢測時被損壞。后此消息經故宮方面證實。
故宮“回應”
一個個驚人消息接連炸開?,F代網絡平臺打破了深宮之墻,隱秘事件被曝于陽光之下。
“失竊門”后,故宮的回應是強調自身安保措施的嚴密完善——武警把門,攝像頭遍布,而隨即經由公安力量偵破此案為不知文物價值的蟊賊所為,故宮忙不迭地再用錯字錦旗開啟了新的丑聞故事,經一番生硬辯稱,最終把責任推給了送錦旗的保衛部門?!皶T”的回應則是“此系故宮宮廷文化公司未經審批,擅作主張,已叫停并整改?!币饧唇ǜm的“異變”在故宮管理部門的眼皮子底下進行,而其全不知情。并以“懷疑有內鬼舉報”為由開除下屬公司全部員工。
至于以多件藏品損毀之傳,除哥窯瓷器證據確鑿之外,其余均已被故宮否認。
業界反省
值此“多事之秋”,各界圍繞故宮博物院的“秋后算賬”仍在升級,更有媒體直指號稱中國頭號文化遺產的故宮所托非人。
國家文物局古建筑專家組組長羅哲文稱,故宮藏品損毀事件,技術人員應負主要責任,但事故如此多發,說明故宮也存在管理不善的失責,作為國家最高文博單位,代表了國家形象,應該珍惜文博系統的聲譽,應該反思。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慶柱說:“突發事件發生后,故宮有責任有義務第一時間報告,以開放的姿態,通過網絡、微博發布信息,我們應根據公眾呼聲來促進文物保護?!?br/>
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謝辰生則表示,故宮文物在研究時被損壞,這與文化遺產被盜、故意被毀在性質上有區別,但是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損失的結果上是相同的。
更多業界人士究其根本,認為正是由于文物損壞事件無人擔責,才使得故宮對文物的保護意識正在衰減。
故宮博物院新聞發言人馮乃恩最終坦言:“我們要從事故中汲取教訓,提出整改措施,這些都是為了指導今后工作中如何避免、杜絕這類事故的發生,但也不能因噎廢食。希望群眾對故宮保持一份信任?!?br/>
“故宮鬧劇”如持續上演,必嚴重侵蝕公共文化領地。當事人、當事部門應凌厲問責、嚴肅反思與徹底整改,方能令這“潘多拉”之盒關上,令這“紫禁城”之地無污,重建文化信仰、回歸公共屬性。樂夢融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