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慕大"鄱陽湖老爺廟水域發現大量明青花瓷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8-02]
南昌8月1日電 (王劍)中新社記者1日從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為期一個月的鄱陽湖老爺廟水域水下文物磁法探測工作水上作業日前結束??脊湃藛T在該水域發現了大量明代中晚期的青花瓷和仿龍泉窯青瓷,水底沉船的位置也在探測中初露端倪。
老爺廟水域位于江西都昌縣多寶鄉,是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連接贛江出口的狹長水域,有“拒五水一湖于咽喉”之說,全長24公里。自古以來,該段水域是鄱陽湖最為險要之處,水流湍急,惡浪翻滾,讓過往航船難以提防,沉船事故常常發生,而且無從打撈,因此被譽為中國的“百慕大”,也被稱為鄱陽湖的“魔鬼三角區”。
為解開這片神秘水域的古代沉船之謎,今年7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都昌縣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聯合組成老爺廟水下文物調查探測隊,合作開展這一水域水下金屬沉船普查,其目的是發現水下沉船并確認其平面位置。
據負責此次探測技術工作的中國地質大學王傳雷教授介紹,本次探測采用較為先進的地球物理學高精度磁法。由于老爺廟水域需要調查探測的面積太大,本次進行的是第一階段的普查工作,考察隊將對采集數據進行電腦處理。在發現沉船異常地點之后,再在該處確定合適的詳查面積,進行進一步詳查,以確定沉船的位置、規模、埋深等參數。預計到8月底提交探測的電腦數據分析成果。
聯合調查隊員們除了做好水下探測工作外,還對老爺廟周邊水域展開地毯式的文物調查。經過仔細尋找,考古隊員采集到大量的明代中晚期的青花瓷和仿龍泉窯青瓷,還有少許白瓷和黑釉瓷。
據探測工作項目領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肖發標介紹,根據這些瓷片,可以初步判定老爺廟水域發現明代中晚期沉船的可能性最大,這一時期沉船裝載的貨物主要為景德鎮的外銷瓷器。肖發標告訴中新社記者,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國“百幕大”之謎終將大白于天下。(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