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新聞晚報:國寶非秘寶 損壞得坦白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8-02
      社評

      國寶非秘寶 損壞得坦白

      施平

      吃一塹,長一智。故宮昨日爽快承認館藏文物受損,并公開了7月4日發生物損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與2個月前遭遇“三重門”時的遲鈍反應相比,故宮此番應對的水平明顯提高,值得贊賞。不過,公關意識不等于責任意識,在這次國寶受損事件中,故宮20多日來始終停留在內部處理程序,遲遲不依法上報,有悖職責。故宮管理方急需厘清事實真相,還國家和公眾一個交代。

      根據故宮目前的表態,受損的故宮館藏文物名為宋代哥窯代表作青釉葵瓣口盤,系國家一級文物。這一文物是在“儀器操作時存在失誤,使瓷器受到擠壓而損壞。 ”

      在文化部《文物藏品定級標準》中規定:只有具有特別重要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代表性文物才能定為一級文物,也就是通常所謂的國寶。毫無疑問,任何博物館都應該采取一切妥善辦法,來確保這樣的文物避免損毀,然而在對文物進行所謂“無損分析測試”時居然發生了損壞事故,這無疑超出公眾理解水平。更何況即使在研究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損壞了文物,也自有規范的處理流程。

      根據我國《文物保護法》,“館藏一級文物損毀的,應當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核查處理。 ”文化部頒發的《博物館藏品管理辦法》也規定,“發生文物損傷要及時處理并報告主管文物行政部門。 ”《國家文物局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管理辦法》更規定了上報具體時限為2小時內,并寫明:“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突發事件,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

      那么為何一直到事故發生后的第27天,故宮仍未就國寶受損上報,難道就是為了弄清楚事故原因嗎?先不說事故原因是不是文物監管者就能說了算的。退一萬步說,故宮真要找原因,如果在27天后還未找到,那么又從哪里得來“儀器操作失誤”致損的說法呢?就算這一說法不是最終結論,那么故宮難道不覺得有必要請求主管部門、上級單位協助來破解這個自己花了27天也解決不了的謎團嗎?

      更令人生疑的是,故宮并非主動公開這一事件,而是在網友爆料、媒體介入后,才被迫作出的回應。這不得不引起外界猜度,如果“保密”工作做得到位一點,這一事件會不會“沉沒”在故宮的內部處理流程中,國寶夭折的消息是否最終會上報到上級部門案頭?作為國寶的監護人,在發生損壞后不及時上報,甘冒觸犯法律法規的風險,悶聲自行處理,其中到底存在什么貓膩?究竟是有關人員怠于職守,還是有更不可言的問題需要擦干抹凈?要知道《刑法》對“失職造成珍貴文物損毀罪”可是規定了“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罰。

      面對猜疑,也許故宮會感到冤枉,也許只是被前一陣的輿論炮轟嚇怕了,不愿意再鬧出負面事件才做了“悶聲”處理。然而,作為掌管著180多萬件國家文物且其中只有1%作展示的殿堂級文物保管單位,身懷重任的故宮如果不遵循國家文物保護法規自行其是,那怎么能讓國民放心?又怎么能洗脫一重又一重負面事件的污點?

      事到如今,上級文物行政部門應立即介入此事調查,必要時可請司法機關進行證據保全,并邀請第三方權威專家參與鑒定,及時向公眾公開調查情況。只有事實才能證明故宮的責任,也只有問責才能釋放公眾的憂慮。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