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行走在商業與藝術之間 香港書展猶如“茶餐廳”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8-01
      7月26日,亞洲最大書展之一、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以下簡稱“貿發局”)主辦的第22屆香港書展閉幕。本次展覽共有來自24個國家及地區的526家參展商參展,吸引了95萬人次入場,創下22年來之新高。一連7天,李敖、林青霞、北島、黃碧云、池莉、阿來、李承鵬、畢飛宇等150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文化名流,“經典讀書會”、“知識與創意經濟座談會”等共計300場文化活動,在香港掀起一股暑期文化熱浪,為兩岸三地愛書人所津津樂道。

      不過,這場華語世界的文化盛事,近來也頻頻被諷刺為“大賣場”,逛書展如同“趕廟會”,甚至被指為一年一度“短暫虛假的文化繁榮”。香港書展是書之大觀,也是人之大觀。展覽期間,每天都有文人名流粉墨登場,或談笑風生、簽書答疑,或傲立獨行、作驚世之論;彼此應酬往來,或互表傾慕,或明諷暗寸,讓讀者看客們除了買書,還多了一個看熱鬧的理由,也令“賣場”無意間再添一項作秀的“罪名”。

      香港作家、文化評論人馬家輝曾經將香港書展的特色比喻為“茶餐廳風格”:粥、粉、面、飯、鵝肝、牛排……中西兼營,什么都有。馬家輝說,香港書展辦得這么成功,是建立在“一個悲劇跟一個喜劇”之上的。前者是因為香港沒有一家像樣的書店,市民平時很少買書;后者是因為香港多元、自由的文化氛圍和出版環境。

      7月20-24日,本報記者連續多日走進香港書展,親身感受了香港書展“茶餐廳”式的文化味道。一句話,喜不喜歡香港書展,就看這間“餐廳”里有沒有你中意的那杯茶。

      市井VS高雅“大賣場”式的國際書展

      “滿坑滿谷,爛書太多?!边@是李敖對香港書展的八字判語。何為爛書,見仁見智,但“滿坑滿谷”的確不假。

      香港會展中心內長龍蜿蜒,隨處能見到市民拖家帶口、拽著拖桿箱前來采購圖書;會場內攤位比肩接踵,喧嘩熱鬧,書山高聳,一望無際。簡繁體版、中外文圖書靜候選購:一邊廂是剛剛奪得南都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作家獎”的張煒十卷本460萬字的大部頭《你在高原》,被《亞洲周刊》列為“十大好書”榜首,隆重推薦;另一邊是理財、煲湯、漫畫、命理、流行小說、女星寫真,甚至還有“把妹指南”,占據了書展的大部分江山版圖,“10元任揀”的清倉區更是人頭涌涌。

      除了賣書以外,書展兼賣唱片、文具、工藝品、生活雜物。醒目的“至平”、“超抵”等打折口號令人目不暇接,高舉促銷廣告的賣家主動為讀者薦書、引路……讓人恍如置身賣場,難怪本港市民將書展稱為“書墟”,琳瑯滿目、便捷實惠。一年一度的“趁墟”不僅是港人的心水去處,“到香港書市去”,更成為上周網絡熱門詞匯,一呼百應。

      要論香港書展的頭號“擁躉”,非“嫩?!蹦獙?,被主辦方婉拒入場仍熱忱不減。每日場外都有身著清涼的嫩模,為推銷寫真、搏版面,擺POSE、秀身材、送香吻、派雪糕,甚至穿著比基尼當眾淋浴。當天各大報紙雜志的娛樂版,一定有關于嫩?!皭憾坊ゲ取敝惖膱蟮?。

      在書展內部特設的“文藝廊”,展出的是吳承恩、劉鶚等文學名家的經典作品,以及當代名家的甲骨文書法;經典讀書會上,梁文道等嘉賓和讀者們一起分享張岱的浮華與蒼涼、鮑勃·迪倫的迷離與絢爛,還有桑塔格對于攝影的覺悟與洞見。

      國際化大都市豐富的辦展經驗、涵括市井味與翰墨書香的心胸,假如說這些特點屬于“香港”二字的題中之義,那么“年年虧損年年辦”的賬面,似乎與人們印象中香港人的精明務實相左。

      據初步統計,7天展期總計產生將近5億元港幣的消費。主辦方之一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周啟良算了一筆賬:平均到1800多個攤位,一個9平方米的攤位銷售額約為20萬,而參展費大約在21000至25000元港幣,門檻遠低于在會展中心舉辦珠寶展等各種商業博覽會的開銷,因而“回報率很可觀”。

      而作為主辦方來說,25元的門票加上攤位費,收益有數千萬。但和會展中心租用場地,宣傳推廣、搭建展臺、邀請嘉賓、人員雇用等年年上漲的成本相比,仍然虧損。

      周啟良表示,香港書展不以盈利為目的,初衷是為讀者和出版商提供服務,提升文化內涵,帶動閱讀風氣。據悉,書展的虧損將通過貿發局主辦的其他項目來實現收支平衡。

      作秀VS傳道“一哥”“一姐”人氣最旺

      據主辦方統計,今年書展總共有來自兩岸三地以及海外的150位演講嘉賓參與300場文化活動,共計吸引13萬人次參加,較去年激增超過一倍。其中,被媒體和坊間戲稱為本屆書展“一哥”、“一姐”的兩位重量級人物,高居人氣榜之首:臺灣名作家李敖的講座,現場觀眾達2170人;息影多年的影后林青霞轉型出書,其新書分享會有1500人慕名而至。

      縱觀香港書展上的人情百態、觀點殊同,及隱匿其后的社交網絡,無不饒有趣味?!耙桓纭?、“一姐”同臺當日,76歲的李敖以紅色夾克和黑色墨鏡的造型,精神抖擻地帶來一場名為“中國知識分子的走向”的“政治脫口秀”?!拔易屓瞬皇娣?,是因為我讓別人無地自容?!薄拔沂且粋€讓臭老九光芒萬丈的人?!敝T多勁爆金句逗得全場笑聲大作。

      李敖狂貶老對手余光中“40年沒進步”,又痛批龍應臺的《大江大?!肥菭€書,但卻很“給力”地為林青霞新書打廣告,并當眾出示林為他的演講送來的花籃留言。而林青霞則在新書分享會上話中有話地稱,最討厭“罵我朋友的作家”。坐在臺下近瞻美人風采的李敖,以笑而不語化解尷尬。不少網友紛紛感嘆,這件事最大的啟示是“沒想到龍應臺和林青霞是朋友”。

      內地人士中李承鵬率先開炮,與粉絲見面互動時,妙語連珠,諷刺時弊,從三聚氰胺一路聊到郭美美和紅十字會。一段將內地作家分為“自摸型、二奶型、邪惡型”的炮轟,將現場氣氛推至頂點,余秋雨的蘭花指,于丹的“勵志”雞湯,挨個遭批,包括一同出席書展的80后偶像郭敬明也未能幸免,理由是“涂脂抹粉”。

      定居香港的北島則在演講中不點名地抨擊了文學界的“粉絲現象”,體現了文化的低幼化,本質上是一種“騙錢騙色的小邪教”。這番表態自然也被聰明的媒體順勢推到郭敬明面前?!安皇敲總€作者都要扮演社會先鋒和發言者,百花齊放各有所長?!惫疵鳌皥猿肿晕?、放平心態”的回應,以及他對作家是不是非得生活清苦樸素才能寫出好作品的思考,在“挺郭派”和“倒郭派”當中又激起新一輪爭論。

      久未露面的池莉則對于郭敬明、九把刀等新生代暢銷作家的態度,顯得更通達。談到郭敬明團隊的形象包裝,她笑言:“好潮、好可愛”?!澳贻p人有多少粉絲都不過分,因為每一個時代都需要自己的代言人?!薄安荒苡米约旱臉藴嗜ヒ竽贻p人,我只能要求我自己?!?br/>
      和其他作家不同的是,池莉并沒有帶自己的新作來書展做活動,主要是來看書、買書、聽講座。到港第一天,她就去聽了北島的演講:“古老的敵意”。但對于老大哥“作家應當同時代保持緊張關系”的主張,她有另一番不同的見解:“對于各種社會現象可以警惕但不應盲目排斥、敵視,新鮮事物不是敵人,是生活的一部分?!?br/>
      時尚VS虛熱書展已落幕讀書無止境

      “香港人的壞習慣是每年不買書,到了書展就狂買爛書,買了不看,看了受騙?!崩畎皆谘葜v中,毫不客氣地調侃書展,盡管隔三差五,老人家就忍不住提醒聽眾:“記得要買李敖的書哦!”

      同樣對于香港書展文化內涵和層次存有質疑的,還有剛剛獲得“曼氏亞洲文學大獎”的內地作家畢飛宇。他喜歡香港書展的“浩浩蕩蕩、井然有序、干干凈凈”,組織工作的周到細致,與市民的文化素質都令他欣賞,但他也對記者提到“一點遺憾”———“文學氣息不是很濃”?!白鳛橐粋€小說作家,我希望自己能像一根小小的火柴,為書展擦亮一點文學之光?!碑咃w宇如是說。

      “眾口難調,我們只能盡力而為?!毕愀圪Q發局一位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書展無法拒絕商業化潮流,正如沒有幾家出版機構能靠純文學生存。香港書展就和國外的電影節一樣,集地攤、賣場與藝術殿堂于一體?!皬难埣钨e就可以看得出來,西西、黃碧云平時都是不接受訪問的,很低調,請她們出來很不容易,可見書展實際上把文化人捧得很高。有許多明星想來做活動都來不了?!?br/>
      另一方面,將香港會展中心70%的空間辟為通道,只留30%的場地作為展位,周末將書展延長到午夜12點,針對老人、兒童及訪港游客推出優惠低價門票……這些措施在主辦方看來,也是書展“惠民”宗旨的表現。廣西師大出版社負責人等參展人士,將書展最有價值的地方歸結為“開放性、不作秀、不走形式,靠書說話”。

      雖然今年書展業已落幕,但由此引出的話題卻值得長久深思。譬如對于“電子書”,李敖在演講中提到,臺灣55%的民眾不看書,擔憂網絡等新媒體的盛行破壞了年輕人的閱讀習慣。而今年香港書展舉行了“出版電子化的新機遇”等論壇,還特辟“未來書店體驗區”,有超過1萬名讀者參與了“數碼閱讀”體驗。場內調查顯示,43%受訪者過去一個月曾閱讀電子書。

      作家周國平曾經寫過一段話:“我不認為讀書可以成為時尚,并且對一切成為時尚的讀書持懷疑態度。讀書屬于個人的精神生活,必定是非常個人化的??梢猿蔀闀r尚的不是讀書,而是買書和談書?!毕愀蹠瓜破鹨还少I書、談書熱,那么它究竟是不是虛熱泡沫?畢飛宇的態度是:讀書有助于開啟智慧、修身養性,有助于社會進步、提升民族素質,這是無疑的。至于讀書該不該時尚化,他想了想,認真回答:“閱讀的確是一件私人化的事,我認為周國平說得有道理?!?br/>
      關于香港書展的得與失,主辦方委托獨立調查公司抽樣訪問數百位到場人士。調查顯示,九成以上的受訪者認為,香港書展是適合一家大小參與的暑期盛事。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