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齊魯晚報:比文物受損更惡劣的是隱瞞不報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8-01
      故宮博物院自覺“家丑不可外揚”,用自己的“家法”取代了國法,試圖用自查自糾的方式了結事故,把它處理得就像沒有發生過一樣。作為一個文化單位,一再地向公眾擺出不講理的姿態,不只是斯文掃地的問題了,在封閉性和排他性的管理體制中,這個原本應該為國家守護文物的單位,已經視公物為私產,逾越了看守者的分寸。

      □本報評論員 沙元森

    剛“撼”動中國不久的故宮博物院再次失手。7月31日,故宮博物院向媒體證實,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窯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盤在7月4日因為科研人員操作失誤受損。

      盤子不大,卻是無價之寶,據說這個級別的文物在故宮也不過一千一百多件。稀世珍品受損,公眾很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故宮方面給出的解釋是,科研人員在進行無損分析測試時,操作失誤,導致文物受擠壓而損毀。

      看來,事故的直接根源很可能是操作人員的技術失誤,畢竟常人都知道文物一旦損毀,價值大打折扣,科研人員不會存心破壞,另外也沒有證據能夠證明當事人有故意損毀的動機。

      文物受損是不可逆的,事故既然發生就不可能再恢復原樣。故宮博物院作為國家重要文物的守護人,事后第一時間要采取哪些行動呢?根據文物保護法,館藏一級文物損毀的,應當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核查處理。這種上報不但要如實,還要盡快,因為根據國家文物局的規定,“國有文物事業單位應當在知道突發事件發生后或者應當知道突發事件發生后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倍蕦m博物院又是怎么做的呢?據故宮方面的表述,文物損毀事故是在7月4日上午發生的,此后他們經過26天的調查才對事故有了初步認定。按照這個說法,不明就里的人或許還會感動于故宮博物院的耐心和嚴謹。而事實是,7月30日有網友在微博上公開揭露了這個事故,然后才有故宮方面的被動回應。因為是7月30日被揭露,他們不得已才說調查了26天,如果是明年的7月30日被揭露,他們會不會說為此調查了1年又26天?

      由此,很多人會看清楚,這完全是一起被隱瞞的事故。在隱瞞真相的26天里,不僅公眾毫不知情,行政管理部門也未接到報告。也可以說,故宮博物院自覺“家丑不可外揚”,用自己的“家法”取代了國法,試圖用自查自糾的方式了結事故,把它處理得就像沒有發生過一樣。

      但這起事故不是懸案,一次失手根本用不著曠日持久的調查。故宮博物院自作聰明,而低估公眾的智商,想借著一個經不起推敲的解釋蒙混過關,只能證明相關人員的愚蠢。這起事故和“撼”字錦旗一樣,再次展示了故宮方面的強詞奪理和自以為是。文物受損或是無心之失,而隱瞞不報卻是故意為之,在性質上就更為惡劣。

      故宮博物院作為一個文化單位,一再地向公眾擺出不講理的姿態,不只是斯文掃地的問題了,在封閉性和排他性的管理體制中,這個原本應該為國家守護文物的單位,已經視公物為私產,逾越了看守者的分寸?;蛟S在他們看來,損毀一個宋代的盤子,就像家庭主婦在自家廚房里的一次失手,不足與外人道。公器私用的結果就是,部門利益時常侵害公共利益,此前的建福宮會所事件就是典型的例證?,F在,一件受損的瓷盤再次映射了故宮博物院的畸形現實和心態,宮墻之內權力自大,缺乏約束的公仆凌駕于主人之上。

      失竊之后又失手,接連不斷的事故證明故宮博物院的管理已破綻百出,自查自糾的修補顯然是于事無補。這個略帶神秘的單位必須敞開大門,接受公眾無時不在的監督,僅靠微博上的一次曝光遠不能解決問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